近年来,房屋质量问题屡见不鲜,特别是精装交付的房源,常常与开发商承诺的大相径庭,精装变“惊装”、好房变“烂房”,让无数购房者心塞。今年晚会上,央视曝出广州某精装房存在漏水现象,并且这个现象不是个例。温馨的家成了“水帘洞”,无论放在谁身上都难以接受。
“这两年的房子不能买!”
在年博鳌房地产论坛上,某知名房企董事长表示“这两年买到的房子可能是最差的,他一直在劝同事这两年不要买房”。
没想到一语成谶,他的话被应验,房屋质量频频暴雷。
01
房屋质量为何如此之差?
年房价爆发性上涨,不少城市房价翻倍,一时间各地上演“抢房大战”。面对飞涨的房价,购房者更加重视房产的增值问题,反而不太去考虑房屋的质量。甭管有钱没钱,都想着挤破头买房。不管楼层、户型,一切以买到房为目的。在此背景下,*府出台了调控*策,开始整顿市场,资金监管也愈发严格。
调控的“紧箍咒”让开发商十分难受,再加上土地市场价格一路高歌,进一步压缩了开发商的利润空间。为了快速回笼资金,让利润最大化,某些开发商开始动起了心思,在做产品与保利润之间选择了后者。比如人尽皆知的茶水费、车位费、捆绑装修、阴阳合同都成了卖房的“标配”。除此之外,从建造成本上“做文章”也成了省钱法宝之一,像是偷工减料、粗制滥造,导致房屋质量堪忧。
有趣的是,房屋品质有时候跟房屋价格并不匹配。从实际情况来看,好几百万的房子,有时候“问题标签”并不比便宜的房子少。
02
精装房曝光的问题有哪些?
装修房是近几年才流行起来的,本应是替消费者省事儿,最后却成了添堵。精装房交付后维权不断,甚至越发的频繁。
通过梳理可以发现,精装房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一是施工方工艺粗糙,造成墙面不平,墙皮脱落、瓷砖空鼓、地板拼接漏缝、水管漏水、卫生间排水不畅等;二是使用质量不过关的材料,或者采用低价替代品。像是墙纸发霉、品牌型号与合同及样板间承诺的标准不一致,明明元/㎡的装修标准,实际上远远达不到。
这些五花八门的问题导致交房后,新房“只可远观不可近看”,禁不起购房者仔细查看。
03
近一两年,青岛也出现了大规模集中维权的案例。
案例一:主城区曾经的地王产品,开发商给出元/㎡的装修标准,如此”豪装“却在交付后出现了不少的质量问题,业主直言很受伤。
案例二:位于高新区某项目近期也因装修问题引来业主维权。据悉项目元/㎡的精装标准,并且包含公摊部分的装修,交付时发现电梯厅及入户走廊都没有铺设瓷砖,室内装修材料也远远达不到装修标准。
案例三:位于市北镇江路的某项目业主也面临艰难维权的局面。除了装修材料以次充好外,开发商承诺的社区智能化配套也没有兑现。
曾经一段时间,青岛新入市的项目清一水儿都是精装房。限价之下,一二手房倒挂现象突出,购房+装修双合同成了见怪不怪的潜规则。房价上涨时,自然可以相安无事。但当房价飞涨期已过,原本可以睁一眼闭一眼的质量问题,就成了突出问题,集中浮出了水面。
04
为了从源头上解决精装房问题多、难解决等矛盾,青岛市住建局近期制定并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建商品住宅全装修建设管理的通知》,通过增设层层“关卡”来规范市场。
《通知》明确了开发商的责任主体地位,要求施工图中明确实施装修的楼座号、建面、占总建筑面积比例等信息。同时要求开发商公示建筑材料的品牌、型号、产品标准、生产厂家等信息,如有变更要在指定媒体进行公示。装饰装修材料如验收不合格,不得进场使用。
《通知》还要求开发商按照交付标准设置实体交付样板房,样板间保留时间自全部交付之日起不少于6个月。同时可以引入准业主观摩机制,邀请购房者现场观摩。
此次,青岛关于商品住宅全装修的管理办法,从设计、施工再到监理、检测,实行全过程监管,使各个过程都有标准可依。
以下为通知全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