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转载于“五味学苑”,系作者根据董建华院士在脾胃病的治疗过程中的学术经验整理而得,分享给大家。
导读:仲景是如何治疗脾胃病的?我们又能从中汲取什么经验?一起来看看董建华先生的经验。
董建华院士是我国著名的温病学家,也是脾胃病专家,因此他善于把温病的学识,运用到脾胃病的治疗中。由于对于仲景方药娴熟于胸,因此在脾胃病的治疗中也得心应手,每获桴应。笔者在整理研究董老的学术思想时发现,仲景对其影响随处可见,现撷其要者,整理如下。01仲景治疗脾胃病大法已备,方药极具效验
董老尝谓:一部《伤寒论》虽为外感伤寒而设,但却奠定了脾胃病分型及辨证论治的大法。“实则阳明,虚则太阴”,这是脾胃病辨证论治之纲,而且创制了大量卓有疗效的方剂。《伤寒论》专列了“辨阳明病脉证并治”篇,以白虎汤治疗阳明经病实热证,以三承气汤治疗阳明腑实热证。在其他篇章中,涉及脾胃证治随处可见,如白头翁汤、葛根芩连汤治疗热痢,白通汤治疗虚寒痢,诸泻心汤治疗痞满,小陷胸汤治疗结胸,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治疗腹胀,旋覆代赭汤治疗噫气不除,理中汤治疗脾胃虚寒,*土汤治疗脾虚下血。《金匮要略》专列了“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篇,以半夏泻心汤治疗心下痞,大*甘草汤治疗实热呕吐。其他,如大*附子汤治疗虚寒便秘,厚朴七物汤治疗腹胀,小建中汤、*芪建中汤治疗腹中冷痛,麦门冬汤治疗胃阴不足等。董老概括说,温中有理中汤,清中有白虎汤,泻中有承气汤,补中有建中汤,胃热有大**连泻心汤,痰热有小陷胸汤,胃胀有三泻心汤,虚呕有旋覆代赭汤,实呕有大*甘草汤,胃阴虚有麦门冬汤,大法已备,所列方药,只要辨证准确,极具效验。董老在脾胃病治疗中,娴熟地运用仲景学说,或效其法,或用其方。
02以旋覆代赭汤合大*甘草汤治疗幽门梗阻
幽门梗阻是消化性溃疡的常见并发症,突出症状是胃脘胀痛,恶心呕吐,具朝食暮吐的特点,舌苔厚腻。董老认为,本病起于脾弱气虚,通降失权,停痰积饮,壅滞为患,为本虚标实之证。旋覆代赭汤治疗胃气因虚上逆,心下痞硬,大*甘草汤治疗实热呕吐,食已即吐,两方合用,补泻两法,两相兼顾,治疗幽门梗阻甚为适宜,屡用屡效。常用组方:*参10g,旋覆花20g,姜半夏10g,干姜10g,酒*5g,佛手10g,苏梗10g,代赭石20g,甘草5g。梗阻缓解后,再予*芪建中汤加失笑散从本治疗。03以大**连泻心汤合小陷胸汤治疗糜烂性胃炎董老认为,胃为阳土,不论外邪内积,一有所阻,则气机郁闭,热自内生。糜烂性胃炎多由恣饮烈酒、过食辛辣而得,主要由胃镜诊断,见黏膜糜烂,或疣状改变。临床辨证,如果燥热相结,传导失职,大便干结,董老即投以大**连泻心汤,通腑泄热,取效甚捷。酒*泻火解*,活血行瘀,消积健胃,降浊止呕,是治疗糜烂性胃炎的上品,并无攻伐败胃之虞。常用组方:酒*5g,*连5g,*芩10g,枳壳10g,大腹皮10g,香橼皮10g,佛手10g。如痰热互结,症见舌苔*腻,即合用小陷胸汤(*连、半夏、瓜蒌);若大便不结,胃中灼热,去酒*,加白虎汤直清胃热,其中石膏用量10~20g。白虎汤是热病气分证的代表方剂,鲜有在内伤脾胃病中应用的,董老根据多年的经验,用其治疗糜烂性胃炎而见舌红、苔薄*、胃中灼热者,多有效验。04以半夏厚朴汤等治疗胃动力障碍胃动力障碍,也称非溃疡性消化不良,中医并无此病名,其主要症状为食后饱胀、腹部胀气、嗳气、厌食、恶心、呕吐、烧心、反胃等,同《伤寒论》、《金匮要略》所述的“痞证”、“呕吐”、“腹满”、“噫气”等十分相似。如旋覆代赭汤治疗心下痞硬,泻心汤治疗寒热错杂痞,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治疗虚痞,半夏厚朴三物汤治疗腹满便秘等,都值得深入挖掘整理,开发出疗效好、副作用少的中药促胃肠动力药。董老认为,同是痞满(胃动力障碍),中医有寒热虚实之分,治疗有温清补泻之别,这是中医治疗痞满证疗效显著的关键所在。董老认为,在仲景方中,半夏厚朴汤治疗胃动力障碍最为好用,半夏厚朴汤由半夏12g,厚朴9g,茯苓12g,生姜9g,苏叶6g组成,行气化结,降逆化痰,寒热相宜,不腻不燥。临证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配以木香6g,佛手10g,槟榔10g,香橼皮10g;舌红苔*有热者,加*连5g,*芩6g;便秘者,加酒*5g;痰热者,加*连5g,瓜蒌10g;阴虚者,加玄参6g,沙参、麦冬各10g;血瘀者,加丹参10g,降香5g,砂仁3g。05寒热并用,辛开苦降董老认为,治疗脾胃病,一辨升降,二辨虚实,三辨寒热,就抓住了辨证的关键。寒热并用是《伤寒论》组方的突出特点,据不完全统计,伤寒论所列方剂首,有53首寒热并用,如麻*、石膏同用,大*、附子同用,*连、*芩、干姜同用。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三泻心汤,都是寒热并用的代表方剂。脾胃病寒热错杂的局面是非常普遍的。如胃脘痛寒郁化热,或胃中有热、肠中有寒,以及慢性泄泻脾阳已伤、湿热未净,都有寒热错杂、升降失常的病理变化。所以董老治疗脾胃病,多寒热并用,辛开苦降,*连、*芩、半夏、干姜、厚朴治疗痞满,白术、苍术、肉桂、*连、干姜治疗慢性泄泻,都得心应手。◎免责声明:以上内容均来源于网络,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处理。
经典目录(点击阅读)1、久治不好的胃病原因多半是----“肝胆犯胃”
2、运动、气功、气功境界——兼谈郭林新气功
3、幸运--学练郭林气功得到深谙传统气功人的帮助
4、我如何走上了郭林气功的道路——康复路上的美好遇见
5、跟内醒老师学练郭林新气功的体验
6、气功排胆结石——结缘健康道场的收获
7、跟随内醒老师学习郭林新气功小结
8、行走在健康大道上——新年献词
健康道场助你康复
欢迎推荐和合作
qq.本文作者:市三院中医科主任陈志刚
口腔异味,一般也称为口臭。从现代医学角度来说,其来源可以来自近端,也可以来自远端。
首先寻找近端的
口腔中有未治疗的龋齿、残根、残冠、不良修复体、不正常解剖结构、牙龈炎、牙周炎及口腔粘膜病等都可以引起口臭。口腔附近的器官出现问题也可以表现出异味。化脓性扁桃体炎、慢性上颌窦炎、萎缩性鼻炎等,可产生脓性分泌物而发出臭味。
再说远端的
内科疾病如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出现酸臭味;幽门梗阻、晚期胃癌常出现臭鸭蛋性口臭;糖尿病酮症酸中*患者可呼出丙酮味气体,尿*症患者呼出烂苹果气味。另外白血病、维生素缺乏、重金属中*等疾病均可引起的口臭。
中医看这个问题不是按疾病分类的,而是辨证。所以与现代医学的疾病分析层面不同,有交叉也有分歧。医院各科检查不出问题,却可以在中医这里找到答案。
我们说的口腔异味,显然不是正常该有的味道。有味道必然有发出味道的物质,所以寻找源头,必然可以找到正常情况下不该存在的物质,或者多余的物质。
在中医的辨证框架里,以五脏为核心,外周的器官归属于五脏。其中口腔归属于脾胃,即使是口腔疾病,也常常可以看到脾胃病变的背影,比如胃火牙痛,胃热齿衄。中医的脾是消化代谢功能的集合,包括现代医学胃肠肝胆胰的功能。
我们可以这样认为,食物进入消化道经过胃肠的消化后变成两类物质,走两个通道。一个被人体吸收,称为水谷精微,一类通过肠道传导排泄,称为糟粕。
如果这两个通道受阻,多余的精微或糟粕堵塞在胃肠中,时间久了,好的东西也会腐烂,所以这个腐烂的味道就会通过口腔这个孔窍飘出来。
那么为什么会堵塞呢?
!
糟粕的通道堵塞
比如大便干燥,或大便黏腻,各种大便不畅都会导致糟粕无法排空。无法排空就会导致垃圾堆在胃肠中,表现为胃胀腹胀,嗳腐吞酸,舌苔厚腻。
!
精微的通道堵塞
精微的吸收需要脾的运化,如果身体虚弱,吸收代谢慢,或者是身体虽然健康,但饮食过量,超过了身体的代谢能力,就会导致多余的精微堵塞在精微的通道上,这个通道包括门静脉、肝脏、淋巴通道、血液循环、肝肠循环、泌尿功能,从入到出的各个环节。
不管哪个环节受阻,这种受阻以后产生的压力都会传导到肠道,都会影响肠道的吸收,使不能吸收的精微物质堆积在肠道,如果不能及时排泄也会变成垃圾。表现为体胖乏力,大腹便便,胸闷气短,头面油腻。那么如果在各个环节受阻导致血液循环里精微物质代谢后产生的垃圾不能及时从小便排除,除了产生口臭,也会产生体臭,大小便的异味也会更大。
解决之道,就是出入平衡
减少入量
不管这两个通道哪个受阻,都与饮食有关。胡吃海塞,滥用补品,嗜好烟酒的需要注意了,每一次往嘴里吃东西的时候,先考虑一下自己的承受力吧,满脸油光的管管嘴吧。
保持出口通畅
保持大便通畅,进食增加纤维素含量,做运动达人。我们每天回家买菜,出门都会想着顺手倒垃圾,这是生活常识。可是在进食方面却只想着补,不停的补充营养,不想着清除废物,这就违反了自然规律。所以满面油光的不用泡什么枸杞大枣桂圆了,换些山楂蒲公英百合藿香吧。
口腔清洁
毕竟是口腔的症状,保持局部清洁也是非常必要。除了刷牙嗽口,还可以间断采取鼻吸口出的呼吸以吐故纳新。每天晨起叩齿百遍以坚固牙齿。
有入必有出,有出必有入
知出知入,无量法门
陈志刚
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学硕士,大连市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大连医学会老年病分会委员,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研医院院长刘清泉教授。擅长肾病、皮肤病、脾胃病及肿瘤的中医治疗。
出诊时间:周一、三、五上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