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环境的改善,目前城市当中儿童寄生虫感染比较少见,但也并非彻底消失了——现代生活中新潮的生活饮食习惯,比如饲养宠物、生吃瓜果、食用未煮熟的肉类(生鱼片、火锅、牛排)等,有可能是寄生虫病的来源。
而儿童又天性活泼好动,自控卫生行为差,所以依然是寄生虫病的高发人群。肠道寄生虫对孩子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不仅会掠夺营养,严重会影响生长发育,长期还会累及智力发育。
一、寄生虫来源
孩子常见感染的寄生虫是蛔虫、蛲虫、钩虫。这些肠道寄生虫是以人体为宿主,寄宿于肠道中的。
寄生虫虫卵排出后,会污染土壤、玩具、文具、蔬菜水果、肉类、衣物、被褥、宠物等,孩子一旦经手口接触,就容易感染寄生虫病。
一般2-3岁以下的孩子的活动范围都多是在家中,接触的物品玩具比较干净,吃的食物品种相对简单,接触虫卵的几率低,因此感染率低;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宝宝活动范围增大,外出接触物品的范围广,吃的食物的种类多,寄生虫感染率逐步升高。
二、2岁以下孩子不宜服用打虫药
大多数驱虫药都需通过肝脏或者肾脏代谢排泄,而2岁以下孩子的肝肾功能发育还未完善,故服用后容易造成肝肾功能损害,引起转氨酶升高等副作用。所以2岁以下孩子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
三、自行盲目服药危害大
部分家长在观察孩子有腹痛、或是发育缓慢时,会怀疑是否感染寄生虫,从而自行选择给孩子服用驱虫药——这是非常危险的行为!
驱虫不当可能损伤孩子的肝肾功能;增强寄生虫抗药性,从而增加驱虫难度;导致虫体游动、乱窜或扭结成团,引起急性胆道蛔虫症或肠梗阻,加重病情。
四、出现以下症状,怀疑孩子有寄生虫
1.肛门痒/经常抓挠肛周;
2.皮肤出现圆形、椭圆形“虫斑”;
3.情绪不佳、烦躁、磨牙容易惊醒;
4.经常脐周疼痛,按揉可有所缓解;
5.不明原因偏食、食欲不振、消瘦贫血;出医院进行相关检查,以确诊是否有虫,再遵医嘱用药。
五、服药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