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颈梗阻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什么症状说明心脏不好心脏病可能被它们触
TUhjnbcbe - 2021/3/17 2:33:00
阴道内有尖锐湿疣 http://www.mryyoga.com/jtbx/9177.html

阻的小秘密

幽门是消化道最狭窄的部位,正常直径约1.5cm,因此容易发生梗阻。由于幽门通过障碍,胃内容物不能顺利入肠,而在胃内大量潴留,导致胃壁肌层肥厚、胃腔扩大及胃黏膜层的炎症、水肿及糜烂。临床上因患者长期不能正常进食,并大量呕吐,导致严重的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及贫血,并有严重脱水、低钾及碱中*等水、电解质紊乱。

病因

位于幽门或幽门附近的溃疡可因为黏膜水肿,或因溃疡引起反射性幽门环行肌收缩。更常见的原因是慢性溃疡所引起的黏膜下纤维化,形成瘢痕性狭窄。幽门痉挛的发作或加重常是阵发性的,可以自行解除梗阻。黏膜水肿可随炎症减轻而消退。瘢痕挛缩所致幽门狭窄则无法缓解,且不断地加重。幽门痉挛属功能性,其余均属器质性病变。

临床表现

一般患者都有较长溃疡病史,随病变的进展,胃痛渐加重,并有嗳气、反胃等症状。患者往往因胃胀而厌食,抗酸药亦渐无效。胃逐渐扩张,上腹部饱满,并有移动性包块。由于呕吐次数增加,脱水日见严重,体重下降。患者头痛、乏力、口渴,但又畏食,重者可出现虚脱。由于胃液丢失过多,可发生手足搐搦,甚至惊厥。尿量日渐减少,最后可发生昏迷。

体征:消瘦、倦怠、皮肤干燥并丧失弹性,可出现维生素缺乏征象,口唇干,舌干有苔,眼球内陷。上腹膨胀显著,能看见胃型和自左向右移动之胃蠕动波。叩诊上腹鼓音、振水音明显。能听到气过水声,但很稀少。沃斯特克氏征(Chvostek征)和陶瑟征(Trousseau征)阳性。

治疗

一般幽门梗阻的患者不宜施行紧急手术,如经过3~5天胃肠减压,患者能恢复饮食,病情逐渐好转,说明痉挛和水肿的因素得到消除,可继续观察。必要时重复钡餐检查。如减压无效则说明为瘢痕性狭窄,必须采取手术治疗。如有恶性肿瘤的证据,须积极手术。

1.内科治疗

纠正失水与电解质紊乱是治疗幽门梗阻的首要问题,因为丢失胃酸多,存在不同程度的碱中*。因此入院后可以先给生理盐水,待尿量增加,便需加入氯化钾溶液。低钾性碱中*严重者甚至每天应补充氯化钾。水分的补充则用5%~10%葡萄糖溶液。按每天基础需要量ml计算,外加每天从胃管吸出的量和失水量的一部分。因此每天输入液体量,除按血生化测定结果输入适量的电解质溶液外,不足水分以葡萄糖液补充。其次,使扩张的胃经持续减压得到复原。炎症水肿消失使胃壁肌层的张力得以恢复。如梗阻为幽门痉挛或黏膜水肿所致,则于梗阻消除后,按溃疡病调节饮食和相应的药物。

2.外科治疗

经短期内科治疗无效,说明瘢痕挛缩为引起幽门梗阻的主要因素。或经检查诊断为胃溃疡,尤其是有恶变可疑者,局部炎症水肿消失后,应择期行手术治疗。

TUhjnbcbe - 2021/3/17 2:33:00
每日学一方桂枝附子汤 http://www.jkouhuo.com/ctlws/8740.html
据统计,我国罕见病患者约万,大多缺医少药,是亟需社会
  
  董建增/赵晓燕教授、孙莹璞/徐家伟教授团队打破了心血管、遗传、生殖与产科的学科"壁垒",将其创新性地融合为遗传性心血管疾病诊疗与生育这一新的特色学科方向,形成了遗传性心血管疾病诊疗与生育新范式!

董建增教授(左)、赵晓燕教授(右)。

孙莹璞教授(左)、徐家伟教授(右)。

一.遗传性心血管疾病的基因诊断与生育


  肥厚型心肌病是一种常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心脏病,发病率在1/至1/,自然受孕的情况下,有50%的概率将该病遗传给下一代。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多样,具有家族聚集性,是35岁以下人群发生心源性猝死(SCD)的最常见原因,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极大的医疗负担和心理压力,有些家庭为了避免生育出患病的子女,甚至选择放弃生育。
  25岁的芳芳(化名)患有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芳芳的妈妈和舅舅也是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疾病遗传到她身上,显得更加来者不善,她的室壁厚度比起妈妈和舅舅更厚,而且左室流出道的梗阻也更严重,压差超过了90mmHg,是常规诊断梗阻的3倍!这是一种严重的家族遗传性心血管疾病,芳芳家的遗传系谱见下图。

二.诊治肥厚型心肌病,迈出生育健康后代第一步


  对于芳芳来说,最大的愿望就是能生育出不携带致病基因的健康宝宝。为此,芳医院求医,但遭遇了诸多困难。
  (1)致病基因评估难!医院无法明确患者致病基因的突变情况,无法评估致病突变导致的肥厚型心肌病亚型。
  (2)无法精确评估基因突变导致的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生育风险!妊娠期和围产期如果出现并发症,可能给芳芳带来生命危险。评估其心脏能否耐受妊娠和分娩,是摆在董建增/赵晓燕教授、孙莹璞/徐家伟教授团队面前的一大难题。
  (3)生育健康宝宝难!芳芳辗转全国,很多专家委婉拒绝了她做辅助生殖的要求,医院甚至直言:遗传性心血管疾病无法根治,无法帮助她生育健康宝宝!
  在濒临绝望之际,芳芳找到了医院医院的董建增教授,医院治疗自己的疾病,同时生育健康宝宝。在充分了解患者的病史及家族史后,董建增教授团队对芳芳及其家族成员进行了临床检查及基因组测序,确定了患病的根本原因是MYH7基因的一个突变。
  明确了致病基因,就有希望利用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技术进行致病基因的阻断。这给整个团队及芳芳点燃了希望之光。在董建增/赵晓燕教授、孙莹璞/徐家伟教授团队的联合诊治下,芳芳在医院医院接受了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试管婴儿治疗,并选择了一枚不携带致病基因的囊胚植入,芳芳顺利怀孕,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三.心呵护,梦圆"健康心宝宝"


  然而,合并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的孕妇将面临诸多妊娠期和围生期的心脏并发症,如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猝死等,任何一种并发症、任何一次的发作,都可能威胁到芳芳与胎儿的生命。幸运的是,赵晓燕/陶海龙/陈英伟教授对肥厚型心肌病女性患者的孕产期管理具有深入的研究,在芳芳整个妊娠期间,团队为她提供了专业的临床照护和定期随访,每次随访都进行精准的心功能评估和生活方式指导。对芳芳妊娠期间可能发生的各种并发症都制定了预案。
  从妊娠第6个月开始,赵晓燕教授与产科王晓娟教授共同
  万事俱备,年7月30日,在医院,在心血管内科、体外生命支持团队现场护驾的手术室,在连续而严密的生命体征监测下,王晓娟教授团队和麻醉科专家通力合作,对芳芳实施了剖宫产手术。芳芳顺利产下一个女婴,体重5.6斤,生命体征一切正常。
  听到宝宝响亮的第一声啼哭,芳芳流下了激动的泪水,她哽咽地说:"我觉得自己特别幸运,能生在这个时代,来到医院,遇到你们这么专业的团队,是你们帮助我实现了做母亲的愿望。"
  术后,赵晓燕教授对芳芳进行了连续24小时的密切监护,紧盯她的出入水量、血压、心率、呼吸,动态评估,随时调整治疗方案。术后第2天,芳芳撤除监护、下床活动,术后第3天带着详细的产后生活指导及复查计划出院回家。
  在医院多学科团队的精心呵护下,芳芳成功收获珍贵的"健康心宝宝",也标志着遗传性心血管疾病诊疗与生育新范式得到成功实现!这个宝宝的顺利诞生对芳芳及其家人来说更是一件无比激动人心的事,对医院乃至全国的遗传性心血管疾病的诊疗发展意义重大。年8月30日,是宝宝满月的日子,芳芳及其家人决定要为宝宝留下一个有特殊意义的"满月宴"。他们带着宝宝来到医院再次找到董建增教授团队和孙莹璞教授团队,感谢他们的辛苦付出。
  部分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猝死风险高,基因检测能够实现早诊断、早治疗、协助筛查高危患者及时预防猝死的目的。然而,由于大众对遗传性心脏病的认识不足,以及对基因检测的忌讳,大部分患有此病的患者仍选择自然受孕,使很多人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失去了生育健康子女的机会。在此,董建增教授、孙莹璞教授提醒:早诊早治,遗传性心血管疾病患者可以生育健康子女!

医院遗传性心血管病防治及生殖指导中心简介


  医院遗传性心血管病防治及生殖指导中心成立于年12月26日,是国内首家专注于遗传性心血管病诊疗与生育指导的机构。中心整合前沿的遗传性心血管病防治、辅助生殖以及产前诊断学科的最新理念和技术,采用临床检测与基因组测序相结合的方式,精准定位遗传性心血管病的病因和治疗靶点,进而生育健康后代。该中心成立的目的正是为了给予患者科学的治疗,并指导患者生育健康的子女。中心主要成员不仅包括临床心血管病专家(董建增教授、赵晓燕教授、陶海龙教授、陈英伟教授等)、生殖遗传专家(孙莹璞教授、徐家伟教授等),还包括生物信息专家(王楚楚教授等),目前已形成了集临床诊治、分子诊断、生殖指导为一体的综合性平台。


  "我们的目标是建立全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遗传性心血管病防治咨询平台,为全世界的遗传性心血管病患者提供科学的治疗,并指导患者生育出健康的子女"。这是医院医院董建增教授的理想,他也是这样坚持的。3年来,团队共搜集了个肥厚型心肌病家系,对每一例先证者及家系成员都进行了明确的临床诊断和基因测序,检测可能的致病基因突变位点,并在此基础上给予精准的治疗和生殖指导。


  基因检测有可能发现"意义不明的突变"(variantofuncertainsignificance,VUS),此为这项工作的难点。只有先明确这个突变是致病的,才有可能进行下一步的遗传阻断。董建增教授团队应用诱导多能干细胞(IPS)和基因敲入、基因敲除动物模型进行验证,能够明确这些意义不明的突变与疾病发生之间的关系,从而进一步明确患者和家庭成员的诊断,并且可以据此启动育龄期患者的生殖阻断。团队在遗传性心血管病的防治及生殖指导方面特色鲜明,优势明显,在董建增教授与孙莹璞教授的带领下,团队正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走在实现理想的道路上!

心在线专业平台专家打造编辑王雪萍┆美编高红果┆制版田新芳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TUhjnbcbe - 2021/3/17 2:33:00
国考冲刺言语理解最强答题技巧附1 http://www.whqunliang.com/tlyhxbxpxwh/6049.html

背景:无创左心室压力-应变环是一种评价左室功能的超声心动图新方法。它将斑点追踪分析获得的纵向应变与血压测量相结合来评估心肌做功。本研究目的为:(1)评价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整体和节段的心肌做功改变;(2)评估心肌做功与其他超声心动图参数之间的相关性;(3)评价心肌做功与不良结局的关系。

方法:本研究纳入了例具有不同表型(心尖肥厚型、向心性肥厚型和室间隔肥厚型)的非梗阻性HCM患者(平均年龄55±15岁,66%男性)以及35例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对照组受试者。心肌做功参数包括:心肌做功指数、有效做功(CW),无效做功和心脏效率。联合终点事件包括:全因死亡率、心脏移植、心力衰竭住院治疗、心源性猝死后幸存和适当的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治疗。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HCM患者平均GCW(±vs±mmHg%,P0.),GCE(93%[89%–95%]vs96%[96%–97%],P0.)和整体MWI(±vs±mmHg%)显著降低,而整体无效做功(mmHg%[66–mmHg%]vs71mmHg%[49–92mmHg%],P0.)显著增加。CW的节段性损伤与最大室壁厚度(HCM表型)相关,GCW与左室壁厚度(r=0.41,P0.)、舒张功能(r=0.27,P=0.)及QRS时间(r=0.28,P=0.)相关。GCWmmHg%(中位数)的患者比GCWmmHg的患者呈现出更好的无事件生存率(P0.)。

结论:通过超声心动图和血压无创评估非梗阻性HCM患者心肌做功,结果显示HCM患者心肌做功减低,与最大左室壁厚度相关,并且与更长期预后更差显著相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TUhjnbcbe - 2021/3/17 2:33:00
河内白天温度高达40度 http://www.kakazq.com/hnms/20366.html

编者按:心脏,是人最重要器官之一,也是循环系统中的动力。心脏病的危害也早已为人们熟知,但对其表现出的症状,很多人却弄不明白,要知道,一般“伤心”了,身体很受伤。你的心脏还好吗?

警惕心脏病发病年轻化趋势

猝死,是指平时身体“健康”或病情基本稳定的患者,发生非预料中的突然死亡,一般将发病后1小时内死亡定为猝死的时间标准。研究表明,近年来我国猝死发生率有上升趋势,导致猝死的最直接和密切因素多与疾病有关。

对于青少年来说,猝死的第一大杀手是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冠心病是老年猝死的最常见原因。此外,其他心脏病,如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主动脉瓣重度狭窄、恶性心律不齐等,也是导致猝死的原因。

青年人猝死有几大特点:1.预警症状少,只有少数的患者有胸闷、不适等症状。2.猝死诱因不明确,一部分患者猝死是由运动诱发的。3.年轻人最常见的猝死原因是致死性心律失常、冠状动脉疾病、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是与遗传相关的,患者心肌比正常人增厚很多,这类患者在检查心脏超声和心电图时都有特异性改变,可以早期识别。

临床发现,冠心病发病趋年轻化,目前国内有明显升高的趋势,这部分人也是潜在的猝死人群。为什么心脏疾病会找上年轻人呢?

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学习的压力过大,生活不规律,饮食不科学,烟酒过量等,导致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最后引发冠心病。冠心病最常见的危险因素有三个: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另外这些疾病有一定的遗传因素。

心脏病可能会被它们触发

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纽约大学朗格尼医学中心的心脏病专家尼采·戈德堡认为,如果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或牛皮癣性关节炎)病史,那么你更有可能发作心脏病。怀孕期间患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女性,心脏病发作的风险相对更高。

外界环境寒冷。美国医院心脏和血管疾病研究所的心脏病专家桑吉夫·帕特尔解释说,气温明显降低之所以会导致心脏病发作,是因为当天气寒冷时,身体会试图保存其核心区域的热量,不让热量“逃离”身体,包括动脉在内的身体血管会因此主动收缩,使管腔变得狭窄,增加心脏病发作风险。

开始一种新的锻炼方案。坚持锻炼是值得提倡的,但要注意锻炼方法。如果你是个习惯久坐的人,直接进入高强度运动,很可能导致心脏病发作,因此需要做足准备工作,再慢慢开始。事实上,任何一种大的、突然的变化都会引发心脏病,老年人甚至可能由于过度性生活导致。

癌症。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心脏病和癌症间存在相关性。某些癌症治疗方法(如胸部放疗)会增加患冠心病的风险。治疗癌症的药物,如阿霉素和赫塞汀也会增加心力衰竭的风险。

空气质量差。长期暴露在恶劣空气中会增加心脏病发作的风险。此外,生活在空气质量较差地区的人,外出活动的机会减少,也会增加心脏病发作的可能。

腿部持续抽筋。平时腿抽筋,绝大部分都是良性的。但如果每次在短距离行走时,你都会有抽筋感,坐下来有所缓解,可能说明这是外周动脉疾病(PAD)导致的。它意味着,你的血管可能存在动脉粥样硬化,或者外周动脉狭窄和阻塞。若不及时治疗,外周动脉疾病就可能在未来引发冠心病。

什么症状说明心脏不好

1.有胸闷、心慌、胸痛的症状,就是心脏病吗?

不一定。心脏病的常见症状包括胸闷、心慌、胸痛,但出现这些症状,不代表就是心脏病,也可能是神经功能调节失衡所引起。另外,剧烈运动、过度劳累时也会出现胸闷、心慌,但需要区别的是,非心脏器质性病变引起的胸闷、心慌持续时间不会很长,休息后可能就会好转,而心脏病患者活动量大时会加重不适。因此建议,为了保险起见,出现医院进一步诊断,以明确是否有心脏病变。

临床上经常会见到因神经官能症引发的心脏病症状,也就是说患者经过检查,心脏没有器质性病变,却总感觉心慌得很厉害,或者胸口闷、难受、呼吸困难,女性较为常见。这是由于受焦虑、紧张、情绪激动、精神创伤等因素的影响,人体中枢神经兴奋和抑制过程发生障碍,受植物神经调节的心血管系统也随着发生紊乱,引起了一系列交感神经张力过高的症状。这类人要学会减压、放松心情、适度运动,必要时应该进行心理治疗。

2.有的年轻人经常心跳加速,这是心脏病变的信号吗?

出现这种情况的年轻人,多数可能不是心脏疾病,尤其是年轻女性。另外,没有基础疾病的人在情绪波动、精神紧张、受到惊吓、运动后、过量吸烟、喝酒后,都可能出现心跳加速的情况,如果在上述条件下出现这些症状,不用太担心。但心率过快肯定不好,如果成人每分钟心跳超过次,就算心动过速,容易增加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因此我们应该学会控制情绪、适度运动、戒烟限酒。

3.心里经常咯噔一下,感觉像是停跳了,这是得了心脏病吗?

这个问题应该引起重视,可能是早搏。早搏的发生率很高,健康人和有心脏疾病的人均可发生,精神压力大、饮酒、喝咖啡、睡眠差等因素是诱因。早搏有良性和恶性之分,没有心脏病的早搏是良性的,如果症状不明显,对生活没有影响,可不用治疗。但如果是冠心病、高血压等引起的早搏,应该引起足够重视。因此,发医院,让医生检查是否有心脏基础疾病。

4.一感冒就不舒服,感到心慌、胸闷、气短,这跟心脏有关吗?

有一定关系。感冒发烧后出现胸闷、气短等症状,医院做心电图,如果发现早搏、传导阻滞等,要警惕病*性心肌炎。但大家不用紧张,因为大多数人的不适是一过性的,真正发生重型病*性心肌炎的人很少。生活中,我们应该加强锻炼,预防感冒。

5.什么症状应该怀疑是心脏病?

心脏病的表现非常多,例如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除了胸闷、心痛、心慌、气短、嗓子发紧等症状外,还可能有胃痛、腹痛、头晕、腹胀等不典型心绞痛的表现。双下肢疼痛、浮肿等,也可能是心衰表现,医院,以便及时发现病情。

6.预防心脏疾病最有效的方法是什么?

简单来说就是两种:一是改变生活方式,戒烟戒酒、适当运动、饮食有规律、荤素搭配、少吃油腻;二是高危人群循证用药,比如有高血压的人一定要按医嘱规律服用降压药,有糖尿病的患者控制好血糖,血脂高的人要管好血脂等。

六种食物最护心脏

豆类。黑豆、*豆、豌豆、蚕豆、扁豆、鹰嘴豆等豆类营养丰富,低脂肪高蛋白,富含复杂的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以及多酚和皂苷等活性物质,有助降低胆固醇。一项涉及25项相关研究的综合分析发现,每天吃克豆类食物可以使“坏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降低0.17毫摩尔/升,收缩压降低2.25毫米汞柱。研究还发现,每天吃一杯豆(约合克)可以使体重降低0.34公斤,体脂总量降低0.34%。

咖啡。咖啡富含生物活性多酚(主要是绿原酸)、咖啡因(具有刺激作用的生物碱)以及大量的矿物质钾。一项针对18.6万名参试者长达16年的跟踪调查发现,与不喝咖啡的人群相比,每天至少喝4杯咖啡的参试者早亡风险(包括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降低18%。每天喝1杯咖啡也可使早亡风险降低12%。咖啡中多酚物质的主要作用包括:降低血糖浓度、抑制脂肪吸收、促进脂肪组织中三酸甘油脂的分解。

茶。茶叶富含*酮类化合物和多酚类抗氧化剂。一项涉及66名冠心病患者的研究发现,经常喝红茶可以显著改善血管内皮健康,逆转冠心病患者血管舒缩功能障碍。中国一项涉及20万名男性和30万名女性的大规模研究发现,每天喝茶(任何一种茶)可以使缺血性心脏病风险降低8%,心脏病相关风险降低10%。专家表示,喝茶最好不要加糖、甜味剂或奶油。

蘑菇。大量临床研究发现,经常吃蘑菇保护心脏。蘑菇具有抗炎抗氧化作用,而且有助增加体内维生素D水平。蘑菇中的多种氨基酸和β葡聚糖(多糖)等物质可防止动脉粥样硬化、降压降脂和调节免疫系统。经常吃蘑菇还可减少心脏病并发症,如代谢综合征、2型糖尿病和肥胖症等。

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食物。具有护心功效的欧米伽3脂肪酸可分为海洋来源的欧米伽3多不饱和脂肪酸和植物来源的α亚麻酸。前者主要包括三文鱼、金枪鱼、鲭鱼等深海肥鱼。一项涉及22万名参试者的大型分析研究发现,适量吃鱼,冠心病死亡风险可降低7%。植物来源的欧米伽3脂肪酸主要包括绿叶蔬菜、核桃、菜籽油和大豆油、亚麻籽油等。

富含维生素B12的食物。维生素B12缺乏容易导致严重的血液疾病和神经疾病。多项大型前瞻性研究发现,补充维生素B12可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或复发风险。富含这种营养素的食物有瘦肉、发酵豆制品等。

研究人员同时强调,添加糖和能量饮料最不利于心脏健康。前者增加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血管疾病风险,后者升高血压、增加血小板聚集以及心律失常风险。

十个习惯让心脏更健康

改善饮食和加强锻炼是公认有效的护心法。但美国近期报道称,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除了吃动之外,还有很多小方法可以起到保护心脏健康的作用。

1.拥抱。研究表明,与爱人相依偎能使自身释放一种有助降低血压、释放压力的激素,催产素。

2.大笑。大笑能刺激血管扩张,最大幅度可达22%,进而增强血液流动,降低血压。

3.食用巧克力。可可豆中富含的抗氧化物质,可以增强免疫系统功能,帮助身体抵御外来伤害。

4.养宠物。数据显示,饲养宠物的人血压相对较低,患心脏病的风险也低于不饲养宠物的人。这可能是因为养宠物的人比不养宠物的人锻炼时间更多。

5.每周吃一天素。少吃肉是保护心脏的重要措施之一,研究表明,适当素食可以降低32%的心脏病风险,建议每周至少有一天吃素。

6.站立。无论工作还是休息,我们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坐着,一定程度上会增加患心脏病的风险。站起来,在办公室里散散步,和同事聊聊天,或者每隔几个小时在附近转一转,都可以改善心脏健康。

7.保持适度睡眠时间。每晚需要保证7~8小时的睡眠。研究表明,睡得太少会令心脏病风险增加48%,而睡得太多也会令患病几率增加38%。

8.咖啡因。每天喝1~3杯黑咖啡有助于稳定心率。

9.远离噪杂的公路。研究表明,在高速公路上,你接触到的噪音每增加10分贝,心脏病的发病风险就会上升12%。

10.结婚。调查发现,已婚人士的心脏相对单身者更为健康。对女性来说,持续10年的稳定婚姻可以使心血管疾病风险降低13%。

心脏病人的运动原则

大量研究证明,有规律的运动对心脏病有积极的预防和治疗作用。《柳叶刀》上的一项研究显示,对那些糖耐量低的患者来说,如果他们每天多走0步或进行约20分钟的适度步行运动,一年下来,患心脏病的风险就会减少8%。目前建议,心脏病患者运动应遵循“1、3、5”原则。

“1”指运动时的心率不超过减去年龄数。运动处方通常包括运动强度、频率、时间和类型等方面。拿运动强度来说,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心肺功能测定结果,制订一个“靶心率”,即运动时所要达到的心率。但一般来说,运动时的心率不超过减去年龄数。此外,运动前后要数脉搏,以运动后增加不超过20次/分钟为宜。

“3”指每天步行约米,时间在30分钟左右。一般情况下,运动要定量,避免运动强度过小或过大。很多时候,心脏病患者刚开始运动时,也许仅能维持5~10分钟,随着心功能的恢复,运动时间会慢慢延长到30分钟或更久。临床上认为,合适的运动量应是运动后微微出汗、呼吸略快但感觉舒畅,无明显疲劳感,第二天睡醒后心率仍然稳定。

“5”指初始运动每周不超过5天。最开始的时候,依据个人情况,每周活动最好别超过5天,随后可增加至每天都活动。大家要将运动变成生活中的固定环节,就好像吃饭一样。要知道,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效果,可能比干坐着不动更糟糕。

还需要提醒的是,心脏病患者一旦开始运动后,应该密切

1
查看完整版本: 什么症状说明心脏不好心脏病可能被它们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