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颈梗阻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都知道胃镜,那ldquo超声胃镜r
TUhjnbcbe - 2021/3/10 13:28:00

B超、X线、CT、核磁共振、胃镜和肠镜等检查,都是我们日常比较熟悉的影像学检查手段,但是超声胃镜这种检查方式却有很多人没有听说过,这又是一种怎样的检查方法呢?

上海中医院脾胃病科副主任兼内镜室主任孙波介绍说,超声胃镜实际上是胃镜检查和超声波检查的结合,是普通胃镜检查功能的延伸。如果把食管和胃肠道管壁比作一堵墙壁的话,超声胃镜不仅可以看到墙壁表面的损伤,还能看到墙壁内部的损伤以及墙壁外“隔壁邻居家”中的情况,就好比一双具有穿透功能的“眼睛”,能帮助内镜医生发现普通胃镜和肠镜所不能发现的病变。

探查消化道黏膜下病变

超声胃镜的头端安装有一个高频率的超声波探头,类似胃镜检查,医生可将超声胃镜经口插入食道、胃和十二指肠内,能帮助医生观察到普通胃镜所无法观察到的食管、胃和十二指肠管壁内和管壁外脏器的病变。

超声胃镜检查与B超检查均是采用超声波探查的方法来帮助医生诊断疾病,但两者之间有不同之处。孙波主任表示,B超检查是经皮肤由外向内探查内脏器官,而超声胃镜检查是在食管、胃和十二指肠内由内向外探查消化道管壁及管壁外的脏器。体外的超声检查常常会被胃肠道内的气体干扰,分辨率相对较低,因而看不清楚较深部位脏器及其病变,而超声胃镜借助其头端的高频超声波探头则可以贴着食管、胃肠壁,以最近的距离更清楚地看清胰腺、胆道、肝脏、纵隔、腹腔、后腹膜等周围的脏器及其病变。

孙波主任介绍说,普通的胃镜、肠镜只能看到食管和胃肠道黏膜(内皮)的病变,但无法看到管壁内(黏膜下)或管壁外的病变,超声胃镜则可以有效发现食道、胃肠黏膜下(内皮下)的病变,比如神经内分泌肿瘤、胃肠间质瘤等。在做胃镜或肠镜检查时,医生经常会发现病人的食管或胃肠道内有“隆起的病变”,这些隆起性病变可能是消化道管壁内的良性病变或者恶性肿瘤,也可能是食管或胃肠管壁外的周围脏器或其病变压迫导致,比如肝囊肿或肝脏肿瘤压迫胃壁造成的胃腔内隆起、胸椎椎体压迫食道形成的食道内隆起等。由于其表面覆盖着正常的黏膜,胃镜检查无法判断隆起是什么原因造成,而超声胃镜可以“透视”内皮下组织或管壁外的情况,从而帮助判断隆起的原因或性质。

除此之外,孙波主任介绍说,超声胃镜头端的小型超声波“雷达”探头,可以在其发射出的超声波引导下“实时且直观”地穿刺食管或胃肠黏膜下病变,附加了病理活检的功能。对于消化道黏膜下病变的性质,普通胃镜检查由于无法取到这些深层病变的组织,因而无法进行病理检查明确诊断。B超或CT引导下经皮肤的穿刺,则很难穿刺到食管和胃肠管壁内的病变。超声胃镜除了可以从形态上大致判断病变的性质以外,在必要的时候还可以通过超声波引导和监视下经过食管壁、胃壁或十二指肠肠壁以最近的距离和相对最安全的方式对病变进行细针穿刺,获取黏膜下病变的细胞和(或)组织做病理检查,从而判断肿瘤的良恶性质。

对消化道肿瘤进行分期

除了区别消化道病变的良恶性质外,超声胃镜还可以对消化道恶性肿瘤(癌、淋巴瘤)进行分期诊断,以判断肿瘤发展到了哪一个阶段。

消化道肿瘤分期的目的是对肿瘤侵犯食管、胃和肠道管壁的深度、是否转移到淋巴结和其他器官进行判断,帮助医生准确判断肿瘤进展的程度,从而制定更精准的相对应的最佳治疗方案,对肿瘤的治疗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胃肠道肿瘤侵犯深度越深,往往越容易出现淋巴结或远处脏器转移。超声胃镜头端的高频率超声波探头可以清晰地观察到胃肠道肿瘤的大小和范围,在判断胃肠道肿瘤侵犯深度方面相较于普通CT或核磁共振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超声胃镜可以查看肿瘤周围和其他地方有无淋巴结转移。孙波主任介绍道,通常情况下,判断肿瘤有无淋巴结或远处脏器的转移,主要依靠CT、核磁共振和PET等影像学检查。但是较小的(例如直径1厘米以下的)转移性淋巴结,普通的CT或核磁共振检查很难发现,即便PET检查有时也很难鉴别淋巴结的良恶性。相较这些影像学检查,超声胃镜更善于发现微小的淋巴结转移,还能对食管和胃肠管壁外邻近的可疑淋巴结进行精确的“近距离”细针穿刺,以获取淋巴结组织进行病理诊断,从而更好地判断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是传统影像学检查方法的良好补充。

当消化道或其他部位的癌肿发生其他脏器的转移时,往往意味着无法直接手术治疗或者失去了手术机会,这时候除了某些特殊情况(例如需要解除肠道梗阻等),直接“开刀”通常不能给病人带来获益。因此判断肿瘤是否出现远处转移对确定如何治疗是极为重要的。

当转移灶较小的时候,普通的CT、核磁共振检查很难发现。超声胃镜则能发现胃肠道邻近脏器(例如左侧肝脏、左肾上腺、后腹膜、纵隔或腹膜等)的一些微小转移灶(例如微量的恶性腹水或微小的肝脏转移灶),发现这些可疑的转移灶后还可以同时进行超声胃镜引导下的细针穿刺活检以明确诊断。

孙波主任指出:“恶性肿瘤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取决于医生是否能准确地判断肿瘤发展到了哪一阶段。临床上医生通过各种化验和影像学检查,目的就是要尽可能准确地判断肿瘤的进展程度,从而给予病人相应的最合适的治疗方案,而超声胃镜则是这一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之一。”很多情况下,超声胃镜可以提供CT、核磁共振和PET-CT不能明确的信息,但每一种影像学检查手段都具有各自的优势和不足之处,超声胃镜检查结合CT、核磁共振和PET等检查结果,可以最大限度地对肿瘤进展程度做出准确判断。

诊断胰腺、胆道病变的“超级武器”

孙波主任强调,超声胃镜检查是目前诊断胰腺和胆道病变最灵敏的方法,相对于B超、CT、核磁共振等影像学检查来说,在某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胰腺疾病

胰腺疾病主要包括胰腺的良、恶性实性肿瘤,胰腺囊性病变或肿瘤,以及各种不同类型的急慢性胰腺炎。CT、核磁共振等传统的影像学检查有时很难鉴别这些病变的性质,超声胃镜检查则常常能弥补传统检查方法的不足之处。另外,对于胰腺直径1.5厘米以下的小病灶,普通的CT或核磁共振检查常常难以发现,而超声胃镜最善于发现胰腺的小肿块或早期肿瘤。

对于一些胰腺囊性病变,超声胃镜或核磁共振检查均是目前最灵敏的检查方法。然而,核磁共振通常只能判断囊肿的大小,对囊肿内部是否存在早期的实质性肿瘤成分很难做出精确判断,如果囊肿内存在实性的软组织结节往往预示恶性肿瘤或存在恶变风险。由于超声胃镜能贴着胃壁或十二指肠肠壁以最近的距离查看“隔壁”的胰腺,因而能清晰地看到胰腺囊肿内的细微改变,比如囊肿内有无分隔、有无实性结节、是否与胰管相通等,这些表现都有助于医生判断胰腺囊肿的良恶性质。

在发明超声胃镜以前,当发现胰腺病变需要确认病变的性质时,医生会在CT或B超引导下经皮肤“远距离”对胰腺等内脏病变进行穿刺活检,使用的穿刺针相对比较粗长,有时很难避开大血管,因而穿刺风险较大,成功率也相对较低。超声胃镜则可以在超声波“实时”引导下对胰腺病灶进行精确地细针穿刺活检,穿刺针可以直接穿透胃壁或十二指肠肠壁到达胰腺组织,比B超或CT引导下经皮肤的胰腺穿刺更加安全,损伤更小,穿刺过程中不仅不引起疼痛,而且定位更加精准,在有经验的超声内镜医生手中,穿刺获得病理结果的成功率很高,甚至可达到90%以上,是目前获取胰腺肿块病理组织诊断的“首选”方法,是诊断胰腺病变不可或缺的技术。

胆道疾病

比较大的胆总管或胆囊内的结石、息肉或肿瘤,通过体外B超或者CT检查就能发现。但是B超检查最怕胃肠道内气体的干扰,常常无法看见胆总管下段的病变或结石。普通的CT或核磁共振很难发现胆管内、胆囊内的小结石(例如5毫米以下的结石或泥沙样结石)。由于胆总管和胆囊位于胃壁或十二指肠壁外,超声胃镜可以隔着胃壁和十二指肠壁以最近的距离查看胆总管和胆囊内的病变,可以清楚地看到微小的胆总管或胆囊结石、息肉或者肿瘤。

很多急性胰腺炎发病是由于胆囊内结石掉落到胆管内堵塞胰管开口处所致,通常需要在起病后早期尽快通过内窥镜手术将嵌顿在胆总管末端内的结石取出,只有将梗阻因素去除了胰腺炎才能尽快好转。然而,核磁共振和CT检查常常很难发现胆总管内的小结石,使医生无法判断是否需要尽快行内镜下治疗。有了超声胃镜检查后,医生可以看到CT或核磁共振看不到的小至2~3毫米的胆总管内微小结石,从而明确急性胰腺炎的病因,指导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除了胆结石外,其他导致胆道梗阻的病变,比如胆道肿瘤或慢性炎症、胆总管壁外淋巴结或肿瘤压迫等也能通过超声胃镜发现并帮助鉴别病变的良恶性,判断胆道肿瘤是否侵犯周围的血管,是传统CT或核磁共振检查的得力“帮手”。

超声胃镜下的微创治疗

除了帮助医生发现和判断胃肠道、胆胰等脏器病变的性质之外,超声胃镜也是一种治疗工具。

急性胰腺炎后假性囊肿、脓肿引流:有些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在发病后期胰腺的炎症渗出会形成“假性囊肿”或者“包裹性坏死”。假性囊肿较大时可以压迫周围脏器产生疼痛或压迫胃肠道影响进食,胰腺组织炎症后坏死的内部也可能出现细菌感染并导致化脓,这时需要将囊肿内的液体或脓液引流出去。如果胰腺假性囊肿、脓肿或者包裹性坏死靠近皮肤,医生可以经皮肤置入引流管进行引流,若假性囊肿或脓肿紧贴胃壁,则通过超声胃镜引导下经胃壁进行穿刺引流、将囊液或脓液引流到消化道内,这是另一种医生常用的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

纵隔内或盆腔内脓肿引流:有些患者纵隔内或盆腔内细菌感染后形成了脓肿,需要将脓液引流出去才能促进病变愈合。若脓肿在胸腔或盆腔内的位置较深,则经皮肤置管引流非常困难,当脓肿紧贴者消化道管壁时,在超声胃镜引导下通过食道或者直肠穿刺脓肿后置入支架或引流管,可以将脓液引流到胃肠道内,也是一种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

神经丛阻滞止痛:很多晚期胰腺癌患者常有严重的疼痛,即便使用止痛药也常无法有效缓解疼痛,常用的止痛药物若长期或大剂量使用则往往出现一些不良反应。通过超声胃镜隔着胃壁对腹腔神经丛注射药物,可以起到减轻或缓解疼痛、减少止痛药物使用剂量的效果,相比手术中或CT引导下穿刺腹腔神经丛注射治疗更精确与安全。

其他:特殊情况下,当传统的治疗方法失败或无法完成时,有经验的超声内镜医生还能在超声胃镜的引导下穿刺肝脏内外的胆管、胰腺内的胰管或胆囊,从而解决胆道和胰管的梗阻。

孙波主任指出,超声胃镜检查是一种特殊的内窥镜检查,是否需要进行这项检查、如何进行检查还需要咨询专业的消化科、消化内镜医生甚至是超声内镜医生。

专家简介

孙波,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上海中医院脾胃病科副主任、内镜室主任,兼任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消化内镜专委会常务委员兼超声内镜学组副组长、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内镜专委会副主任委员等职。擅长胃肠道疾病和胆、胰系统疾病的内窥镜诊断与治疗。

专家门诊时间:周四下午(隔周)

转自:《健康财富周刊》记者:蒋美琴

受访专家:医院脾胃病科副主任兼内镜室主任孙波副主任医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都知道胃镜,那ldquo超声胃镜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