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颈梗阻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会议纪要腹腔镜和机器人手术挑
TUhjnbcbe - 2021/1/19 1:08:00
北京白癜风介绍         http://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腹腔镜和机器人手术挑战大会”(ChallengeinLaparoscopyRobotics,CILR)是泌尿外科微创手术领域的“华山论剑”。这一大会每年都会在全球范围邀请泌尿外科腹腔镜和机器人手术领域的顶级专家授课,通过实况手术和视频讲解的形式,给来自全球多个国家的与会者带来一系列处理泌尿外科疑难病例的经验和方法。这一盛会自年首次举办以来,已经成功开展了15届,共完成手术演示例,总的参会人数高达人(来自70个国家)。很多会议的手术视频成为了泌尿微创手术的经典教程,促进了腹腔镜和机器人手术技术在全球的广泛开展。今年的CILR于7月3日-5日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如期召开,受郭宏骞主任的委派,医院泌尿外科的两位年轻医生-徐林锋和杨荣参加了此次盛会。下面让我们跟随他们,详细了解一下本次CILR的精彩内容吧。

▲我科徐林锋医生(右)与杨荣医生(左)

一、上届病例的随访结果

大会开始,大会主席首先回顾了去年在莱比锡接受手术患者的随访结果,其中前列腺癌的随访结果让人大跌眼镜。总共5例患者,3例采用机器人手术,2例进行了腹腔镜手术,4例采用了保留神经的技术;术后患者总体恢复良好,仅有1名出现了吻合口漏尿;但是在肿瘤控制方面的结果却“惨不忍睹“,5例患者术后病理均为pT2期,其中3名患者显示切缘阳性,4名患者出现PSA的复发,1名患者甚至出现了淋巴结的转移(N1)。4名PSA复发的患者最终都接受了放疗。通过这一随访结果,我们充分了解到了肿瘤治疗尤其是前列腺癌治疗的复杂性,就算是全球顶尖的外科专家也很难在功能保护和肿瘤控制两者之间达到一个最佳的平衡点,漂亮的手术往往并不意味着良好的预后。这也提醒我们术后随访的重要性,因为治疗的结果是完善手术方法的最重要依据。我们需要了解患者术后的真实情况,才能不断地修正和改善手术治疗方法,从而逐渐趋近功能和瘤控的平衡。医院自年建立了前列腺癌术后的随访系统,仅仅两年就显示出了非常大的应用价值;通过定期的疗效随访,我们能够不断地修正现有的治疗模式,从而带给患者更大的获益。

二、前列腺癌手术

此次大会有四台机器人辅助前列腺癌根治术:意大利的AldoBocciardi表演了筋膜内的保留Retzius间隙的前列腺癌根治术,美国的VipulPatel表演了双侧筋膜间保留性神经的前列腺癌根治术,德国Martini中心的MarkusGraefen表演了一侧筋膜内,一侧筋膜外前列腺癌根治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意大利米兰的FrancescoMontorsi表演了扩大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双侧筋膜间保留性神经的前列腺癌根治术,另外还有两台3D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一台筋膜间的保留性神经,另一台是ICG指导盆腔淋巴结清扫+前列腺癌根治术。

每台手术各有特点:对于低危患者,AldoBocciardi和VipulPatel分别把自己所擅长的手术做到几乎完美,观看他们的手术是一种享受。MarkusGraefen的手术对象是一名T3期病人,实施了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并且,无病灶侧实施了保留性神经的筋膜内切除,病灶所在的左侧则实施了筋膜外切除。FrancescoMontorsi坚信淋巴结清扫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无复发生存,所以,他为高风险患者实施了扩大的盆腔淋巴结清扫术。两台3D腹腔镜也体现了腹腔镜存在的价值和发展的方向,ICG指导盆腔淋巴结清扫值得我们参考。

手术和讲座中几个印象较深的亮点:1、通过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替代冰冻切片,术中快速诊断前列腺癌标本切缘。2、通过ICG显影,指导前列腺癌淋巴结清扫的位置和范围。3、CT三维重建越来越精细、直观。4、机器人辅助的经会阴前列腺癌根治术也是可选择的术式之一。

前列腺癌术后肿瘤控制、尿控恢复、勃起功能恢复,可能是所有泌尿外科医生追求的终极目标。然而,“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我们总是在这三者间寻找平衡,希望达到最佳效果。Patel的话道出了我们的心声:学习永无止境(Thelearningcurveisendless)

三、肾脏肿瘤手术

今年肾癌方面的手术主要有6台,来自法国的RenaudBollens的腹腔镜单纯肾切除术,意大利都灵FrancescoPorpiglialia的后腹腔镜半尿路切除术,意大利弗洛伦萨大学AndreaMinervini的肾肿瘤剜除术,西雅图医学中心JamesPorter的腹膜后入路的机器人肾部分切除术,巴塞罗那大学FrancescVigues的肾门部肿瘤切除术,和我国医院张旭教授的机器人肾癌癌栓切除术。

今年肾肿瘤手术体现出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3D技术的广泛应用,包括术前影像的3D重建甚至3D打印技术,和多种3D腹腔镜手术系统。这些3D技术的应用使得肾脏手术变得更加的精准和细致。其中最典型的就是Andrea教授在手术前利用3D打印技术对一例内生性肾癌进行了重建,然后根据肿瘤的毗邻关系准确制定了肿瘤的切除策略。这例患者右侧肾脏有两处肿瘤,一处位于肾脏下极直径约2cm,另一处位于肾脏上级腹侧,呈哑铃状完全内生,并且与一4cm囊肿毗邻。Andrea教授对第一处肿瘤进行了不阻断血管的肾肿瘤剜除术,并采用双层缝合技术关闭创面,在切除肿瘤的同时还避免了热缺血损伤。对于第二处肿瘤,Andrea教授首先对毗邻囊肿去顶减压,利用术中超声对肿瘤进行定位,阻断血管后进行肾肿瘤的剜切,最终完整的切除了肿瘤。先处理囊肿避免了手术过程中囊肿可能产生的干扰,并且暴露出了肿瘤的上界。在处理内生性肿瘤时,Andrea教授强调要尽量寻找并跟随肿瘤的假包膜,以免误切入肿瘤内部。这一手术充分体现了3D重建技术引导的剜除术在内生型肾肿瘤治疗方面的优势。

张旭教授操刀的机器人癌栓切除术是一例右肾肿瘤合并腔静脉癌栓的患者,癌栓到达肝下水平并且侵及左侧肾静脉。张旭教授根据瘤栓对腔静脉的堵塞程度制订了切除受累段腔静脉的手术方案。和以往常规做法不同,张旭教授并没有首先去寻找右肾动脉,而是直接分离切除受累腔静脉段,然后再处理肾动脉。由于癌栓的阻碍,右肾静脉本身就没有多少血液回流,因此离断腔静脉并不会导致肾脏的充血和出血的增加。术中采用的手术技巧还包括:1.在离断腔静脉和左肾静脉之前,常规使用术中超声评估瘤栓位置,以防切到瘤栓导致其脱落。2.使用Endo-GIA离断静脉,离断时利用血管吊带提拉血管,以便凸显瘤栓界限协助切割器的放置。这一高难度的手术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惊心动魄,甚至出血量都不到ml,主要归因于手术策略的得当和手术器械的进步。同时马鑫教授还汇报了癌栓治疗的经验和成果。

四、膀胱肿瘤方面

今年的膀胱癌手术演示有两台,分别医院的PeterWiklund和米兰SanRaffaele医院的AlbertoBriganti操刀。

第一例是50岁的男性患者,膀胱镜显示为5cm的肿瘤,电切病理显示为T2G3,CT未见上尿路异常和远处转移。由于患者年轻并且有保留性功能的要求,Wiklund教授为其进行了的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根治性全膀胱切除+完全体内新膀胱手术。此次手术演示他仍旧采用他的一贯手术流程,1.游离并断开两侧输尿管,2.切除膀胱前列腺,3.清扫淋巴结,4.截取回肠段,重建肠道连续性,5先吻合尿道和游离回肠,然后构建新膀胱,6吻合输尿管。Wiklund教授指出全膀胱手术是一个多步骤手术,刚开始做手术时间一般都会较长;因此不管是什么病人,他每次都采用同样的手术步骤去完成,在不断熟悉和强化的过程中逐渐缩短手术时间。针对这名患者,wiklund教授采用了筋膜内技术保留了神经血管束,同时最大限度的保留了尿道及周围组织。淋巴结清扫次序方面,他主张先右后左,充分利用左侧乙状结肠系膜对结肠的悬吊作用。在新膀胱构建方面,他采用了改良的studer膀胱,其与尿道吻合位置为第一次折叠处。第二次折叠是由头侧向尿道方向进行,根据肠系膜的张力调节第二次折叠的最终部位,尽量避免因为张力导致的吻合部位呈管化。术中他还提到全膀胱术后感染的问题,据他在瑞典卡罗林斯卡的经验全腔镜全膀胱手术术后出现感染的几率并不高,这也是腔镜手术的优势之一。我科自年开始开展全腔镜下机器人全膀胱切除和原位新膀胱术,3年来的临床经验也初步显示手术相关并发症如感染、输尿管狭窄、肠梗阻等较前均有了一定的下降,长期治疗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来自米兰的Briganti教授是PURE-01临床试验的主要研究者之一。PURE-01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评估免疫治疗作为膀胱癌新辅助治疗的疗效,其前期研究成果显示免疫治疗具有良好的膀胱癌降期作用。此次Briganti教授治疗的就是一名接受pembrolizumab新辅助治疗的膀胱癌患者。Briganti教授的手术流程与wiklund教授有所不同。他首先进行扩大淋巴结清扫,清扫平面到肠系膜下动脉起始处。由于清扫平面的原因,他机械臂鞘卡的位置都在脐上5cm左右。Briganti教授的淋巴结清扫极其的细致;而且与我们以往强调的整块切除不同,Briganti教授将淋巴结分为多个区域逐一进行切除,他尤其强调要清除干净髂总分叉外侧深部闭孔神经周围的淋巴结;最终所有血管神经做到了完全骨骼化。在尿流改道方面,Briganti教授采用的是全腔镜下的回肠输出道技术,其中输尿管和回肠吻合则利用wallace技术(双侧输尿管合并)。在做输尿管合并吻合时,他将两侧输尿管悬吊于腹壁,显著降低了吻合的难度。整个手术过程流畅,解剖清晰,让人叹为观止。

除了以上全膀胱手术外,法国的RichardGaston教授还给与会者奉献了两台与膀胱肿瘤相关的高难度“二开”手术。RichardGaston教授是泌尿微创外科界的元老,虽然已经70+的高龄,但是精神矍铄,擅长各种高难度手术。第一位患者是一位全膀胱术后出现左侧输尿管吻合口狭窄的病例。当构建好气腹以后腹腔内的景象让与会者都皱起了眉头,手术区域到处都是粘连的肠管,让人无从下手。Gaston教授根据其丰富的经验,通过细致的解剖分离,沿着新膀胱近端长袢最终顺利找到了两侧输尿管并成功完成了重建。第二个病例是直肠癌手术加放疗后出现膀胱和前列腺区域复发的患者,Gaston教授为其进行了前盆腔脏器的切除。由于手术和放疗的关系,手术区域粘连非常严重。但是Gaston教授非常沉着和镇定,花了近6个小时完成了膀胱前列腺的切除和Bricker膀胱的构建。这两台手术充分显示了Gaston教授对于解剖的熟悉和在微创手术方面的造诣,让人佩服不已。

五、其他

除三大肿瘤以外,其他的手术也让人印象深刻。来自美国的MichaelStifelman表演了一例机器人辅助的颊粘膜修补输尿管狭窄,有可圈可点之处:1、游离输尿管狭窄段,纵行剖开,不离断;2、游离大网膜包裹输尿管;3、颊粘膜修补缺损的输尿管壁;4、使用ICG观察输尿管的血供;5、术中使用输尿管软镜判断输尿管狭窄的位置,并帮助置导丝和双J管。

美国的JamesPorter则再次表演了他的成名之作——睾丸癌的机器人辅助的双侧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病人是仰卧体位,从结肠系膜切开进入后腹腔,两侧系膜缝线悬吊,肠系膜像帐篷样抬起,然后自下往上清扫腹膜后淋巴结。清扫过程中为便于暴露,离断了肠系膜下动脉。虽然手术在非常狭小的空间展开,但其清扫范围完全复制的开放手术的区域,充分体现了机器人手术的优势。

虽然,CILR仅仅只有2天半的日程,但是整个会议的安排非常紧凑,很多内容会后仍值得细细回味。每个与会者都有各自的收获和心得,我们的报道只能反映其中的一些方面,并不能充分体现这一盛会的全部价值。但好消息是,CILR主办方会在年底将所有的手术视频上传到网上,到时大家可以自由观看,相信一定会有自己的感悟。CILR,都灵见!

TUhjnbcbe - 2021/1/19 1:08:00
北京白癜风介绍         http://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腹腔镜和机器人手术挑战大会”(ChallengeinLaparoscopyRobotics,CILR)是泌尿外科微创手术领域的“华山论剑”。这一大会每年都会在全球范围邀请泌尿外科腹腔镜和机器人手术领域的顶级专家授课,通过实况手术和视频讲解的形式,给来自全球多个国家的与会者带来一系列处理泌尿外科疑难病例的经验和方法。这一盛会自年首次举办以来,已经成功开展了15届,共完成手术演示例,总的参会人数高达人(来自70个国家)。很多会议的手术视频成为了泌尿微创手术的经典教程,促进了腹腔镜和机器人手术技术在全球的广泛开展。今年的CILR于7月3日-5日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如期召开,受郭宏骞主任的委派,医院泌尿外科的两位年轻医生-徐林锋和杨荣参加了此次盛会。下面让我们跟随他们,详细了解一下本次CILR的精彩内容吧。

▲我科徐林锋医生(右)与杨荣医生(左)

一、上届病例的随访结果

大会开始,大会主席首先回顾了去年在莱比锡接受手术患者的随访结果,其中前列腺癌的随访结果让人大跌眼镜。总共5例患者,3例采用机器人手术,2例进行了腹腔镜手术,4例采用了保留神经的技术;术后患者总体恢复良好,仅有1名出现了吻合口漏尿;但是在肿瘤控制方面的结果却“惨不忍睹“,5例患者术后病理均为pT2期,其中3名患者显示切缘阳性,4名患者出现PSA的复发,1名患者甚至出现了淋巴结的转移(N1)。4名PSA复发的患者最终都接受了放疗。通过这一随访结果,我们充分了解到了肿瘤治疗尤其是前列腺癌治疗的复杂性,就算是全球顶尖的外科专家也很难在功能保护和肿瘤控制两者之间达到一个最佳的平衡点,漂亮的手术往往并不意味着良好的预后。这也提醒我们术后随访的重要性,因为治疗的结果是完善手术方法的最重要依据。我们需要了解患者术后的真实情况,才能不断地修正和改善手术治疗方法,从而逐渐趋近功能和瘤控的平衡。医院自年建立了前列腺癌术后的随访系统,仅仅两年就显示出了非常大的应用价值;通过定期的疗效随访,我们能够不断地修正现有的治疗模式,从而带给患者更大的获益。

二、前列腺癌手术

此次大会有四台机器人辅助前列腺癌根治术:意大利的AldoBocciardi表演了筋膜内的保留Retzius间隙的前列腺癌根治术,美国的VipulPatel表演了双侧筋膜间保留性神经的前列腺癌根治术,德国Martini中心的MarkusGraefen表演了一侧筋膜内,一侧筋膜外前列腺癌根治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意大利米兰的FrancescoMontorsi表演了扩大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双侧筋膜间保留性神经的前列腺癌根治术,另外还有两台3D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一台筋膜间的保留性神经,另一台是ICG指导盆腔淋巴结清扫+前列腺癌根治术。

每台手术各有特点:对于低危患者,AldoBocciardi和VipulPatel分别把自己所擅长的手术做到几乎完美,观看他们的手术是一种享受。MarkusGraefen的手术对象是一名T3期病人,实施了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并且,无病灶侧实施了保留性神经的筋膜内切除,病灶所在的左侧则实施了筋膜外切除。FrancescoMontorsi坚信淋巴结清扫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无复发生存,所以,他为高风险患者实施了扩大的盆腔淋巴结清扫术。两台3D腹腔镜也体现了腹腔镜存在的价值和发展的方向,ICG指导盆腔淋巴结清扫值得我们参考。

手术和讲座中几个印象较深的亮点:1、通过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替代冰冻切片,术中快速诊断前列腺癌标本切缘。2、通过ICG显影,指导前列腺癌淋巴结清扫的位置和范围。3、CT三维重建越来越精细、直观。4、机器人辅助的经会阴前列腺癌根治术也是可选择的术式之一。

前列腺癌术后肿瘤控制、尿控恢复、勃起功能恢复,可能是所有泌尿外科医生追求的终极目标。然而,“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我们总是在这三者间寻找平衡,希望达到最佳效果。Patel的话道出了我们的心声:学习永无止境(Thelearningcurveisendless)

三、肾脏肿瘤手术

今年肾癌方面的手术主要有6台,来自法国的RenaudBollens的腹腔镜单纯肾切除术,意大利都灵FrancescoPorpiglialia的后腹腔镜半尿路切除术,意大利弗洛伦萨大学AndreaMinervini的肾肿瘤剜除术,西雅图医学中心JamesPorter的腹膜后入路的机器人肾部分切除术,巴塞罗那大学FrancescVigues的肾门部肿瘤切除术,和我国医院张旭教授的机器人肾癌癌栓切除术。

今年肾肿瘤手术体现出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3D技术的广泛应用,包括术前影像的3D重建甚至3D打印技术,和多种3D腹腔镜手术系统。这些3D技术的应用使得肾脏手术变得更加的精准和细致。其中最典型的就是Andrea教授在手术前利用3D打印技术对一例内生性肾癌进行了重建,然后根据肿瘤的毗邻关系准确制定了肿瘤的切除策略。这例患者右侧肾脏有两处肿瘤,一处位于肾脏下极直径约2cm,另一处位于肾脏上级腹侧,呈哑铃状完全内生,并且与一4cm囊肿毗邻。Andrea教授对第一处肿瘤进行了不阻断血管的肾肿瘤剜除术,并采用双层缝合技术关闭创面,在切除肿瘤的同时还避免了热缺血损伤。对于第二处肿瘤,Andrea教授首先对毗邻囊肿去顶减压,利用术中超声对肿瘤进行定位,阻断血管后进行肾肿瘤的剜切,最终完整的切除了肿瘤。先处理囊肿避免了手术过程中囊肿可能产生的干扰,并且暴露出了肿瘤的上界。在处理内生性肿瘤时,Andrea教授强调要尽量寻找并跟随肿瘤的假包膜,以免误切入肿瘤内部。这一手术充分体现了3D重建技术引导的剜除术在内生型肾肿瘤治疗方面的优势。

张旭教授操刀的机器人癌栓切除术是一例右肾肿瘤合并腔静脉癌栓的患者,癌栓到达肝下水平并且侵及左侧肾静脉。张旭教授根据瘤栓对腔静脉的堵塞程度制订了切除受累段腔静脉的手术方案。和以往常规做法不同,张旭教授并没有首先去寻找右肾动脉,而是直接分离切除受累腔静脉段,然后再处理肾动脉。由于癌栓的阻碍,右肾静脉本身就没有多少血液回流,因此离断腔静脉并不会导致肾脏的充血和出血的增加。术中采用的手术技巧还包括:1.在离断腔静脉和左肾静脉之前,常规使用术中超声评估瘤栓位置,以防切到瘤栓导致其脱落。2.使用Endo-GIA离断静脉,离断时利用血管吊带提拉血管,以便凸显瘤栓界限协助切割器的放置。这一高难度的手术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惊心动魄,甚至出血量都不到ml,主要归因于手术策略的得当和手术器械的进步。同时马鑫教授还汇报了癌栓治疗的经验和成果。

四、膀胱肿瘤方面

今年的膀胱癌手术演示有两台,分别医院的PeterWiklund和米兰SanRaffaele医院的AlbertoBriganti操刀。

第一例是50岁的男性患者,膀胱镜显示为5cm的肿瘤,电切病理显示为T2G3,CT未见上尿路异常和远处转移。由于患者年轻并且有保留性功能的要求,Wiklund教授为其进行了的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根治性全膀胱切除+完全体内新膀胱手术。此次手术演示他仍旧采用他的一贯手术流程,1.游离并断开两侧输尿管,2.切除膀胱前列腺,3.清扫淋巴结,4.截取回肠段,重建肠道连续性,5先吻合尿道和游离回肠,然后构建新膀胱,6吻合输尿管。Wiklund教授指出全膀胱手术是一个多步骤手术,刚开始做手术时间一般都会较长;因此不管是什么病人,他每次都采用同样的手术步骤去完成,在不断熟悉和强化的过程中逐渐缩短手术时间。针对这名患者,wiklund教授采用了筋膜内技术保留了神经血管束,同时最大限度的保留了尿道及周围组织。淋巴结清扫次序方面,他主张先右后左,充分利用左侧乙状结肠系膜对结肠的悬吊作用。在新膀胱构建方面,他采用了改良的studer膀胱,其与尿道吻合位置为第一次折叠处。第二次折叠是由头侧向尿道方向进行,根据肠系膜的张力调节第二次折叠的最终部位,尽量避免因为张力导致的吻合部位呈管化。术中他还提到全膀胱术后感染的问题,据他在瑞典卡罗林斯卡的经验全腔镜全膀胱手术术后出现感染的几率并不高,这也是腔镜手术的优势之一。我科自年开始开展全腔镜下机器人全膀胱切除和原位新膀胱术,3年来的临床经验也初步显示手术相关并发症如感染、输尿管狭窄、肠梗阻等较前均有了一定的下降,长期治疗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来自米兰的Briganti教授是PURE-01临床试验的主要研究者之一。PURE-01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评估免疫治疗作为膀胱癌新辅助治疗的疗效,其前期研究成果显示免疫治疗具有良好的膀胱癌降期作用。此次Briganti教授治疗的就是一名接受pembrolizumab新辅助治疗的膀胱癌患者。Briganti教授的手术流程与wiklund教授有所不同。他首先进行扩大淋巴结清扫,清扫平面到肠系膜下动脉起始处。由于清扫平面的原因,他机械臂鞘卡的位置都在脐上5cm左右。Briganti教授的淋巴结清扫极其的细致;而且与我们以往强调的整块切除不同,Briganti教授将淋巴结分为多个区域逐一进行切除,他尤其强调要清除干净髂总分叉外侧深部闭孔神经周围的淋巴结;最终所有血管神经做到了完全骨骼化。在尿流改道方面,Briganti教授采用的是全腔镜下的回肠输出道技术,其中输尿管和回肠吻合则利用wallace技术(双侧输尿管合并)。在做输尿管合并吻合时,他将两侧输尿管悬吊于腹壁,显著降低了吻合的难度。整个手术过程流畅,解剖清晰,让人叹为观止。

除了以上全膀胱手术外,法国的RichardGaston教授还给与会者奉献了两台与膀胱肿瘤相关的高难度“二开”手术。RichardGaston教授是泌尿微创外科界的元老,虽然已经70+的高龄,但是精神矍铄,擅长各种高难度手术。第一位患者是一位全膀胱术后出现左侧输尿管吻合口狭窄的病例。当构建好气腹以后腹腔内的景象让与会者都皱起了眉头,手术区域到处都是粘连的肠管,让人无从下手。Gaston教授根据其丰富的经验,通过细致的解剖分离,沿着新膀胱近端长袢最终顺利找到了两侧输尿管并成功完成了重建。第二个病例是直肠癌手术加放疗后出现膀胱和前列腺区域复发的患者,Gaston教授为其进行了前盆腔脏器的切除。由于手术和放疗的关系,手术区域粘连非常严重。但是Gaston教授非常沉着和镇定,花了近6个小时完成了膀胱前列腺的切除和Bricker膀胱的构建。这两台手术充分显示了Gaston教授对于解剖的熟悉和在微创手术方面的造诣,让人佩服不已。

五、其他

除三大肿瘤以外,其他的手术也让人印象深刻。来自美国的MichaelStifelman表演了一例机器人辅助的颊粘膜修补输尿管狭窄,有可圈可点之处:1、游离输尿管狭窄段,纵行剖开,不离断;2、游离大网膜包裹输尿管;3、颊粘膜修补缺损的输尿管壁;4、使用ICG观察输尿管的血供;5、术中使用输尿管软镜判断输尿管狭窄的位置,并帮助置导丝和双J管。

美国的JamesPorter则再次表演了他的成名之作——睾丸癌的机器人辅助的双侧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病人是仰卧体位,从结肠系膜切开进入后腹腔,两侧系膜缝线悬吊,肠系膜像帐篷样抬起,然后自下往上清扫腹膜后淋巴结。清扫过程中为便于暴露,离断了肠系膜下动脉。虽然手术在非常狭小的空间展开,但其清扫范围完全复制的开放手术的区域,充分体现了机器人手术的优势。

虽然,CILR仅仅只有2天半的日程,但是整个会议的安排非常紧凑,很多内容会后仍值得细细回味。每个与会者都有各自的收获和心得,我们的报道只能反映其中的一些方面,并不能充分体现这一盛会的全部价值。但好消息是,CILR主办方会在年底将所有的手术视频上传到网上,到时大家可以自由观看,相信一定会有自己的感悟。CILR,都灵见!

1
查看完整版本: 会议纪要腹腔镜和机器人手术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