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下午,52岁的张先生(化名)术后回到病房,感受到8年多以来前所未有的轻松。当天,在哈特瑞姆心脏工坊同步召开的同时,医院接受了一种新型的手术治疗—室间隔射频消融术,这种全国领先、甚至国际上也前沿的手术,或将成为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治疗的新福音。
喘憋、头晕反反复复,患者生活每天像煎熬
自从确诊为肥厚型心肌病(HCM),张先生的症状一直在加重。近一年他几乎没有过过一天“好日子”,稍微一活动就胸闷、胸痛、眼前发黑,走路超不过10米就胸口憋闷,吃饭不敢吃饱、睡觉一翻身或抬起身子就头晕……
通过各项检查,排除了冠心病及主动脉瓣的病变,确诊其为肥厚型心肌病的左室流出道梗阻导致的症状。
医院?哈特瑞姆心脏中心主任胡福莉介绍,肥厚型心肌病出现了梗阻就变身为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到了一定程度,药物作用非常有限。
肥厚的心肌多发于室间隔,室间隔的增厚使得心脏往外射血的出口变窄,导致心排血量减少。而在运动的时候,心肌收缩力的增强会使原本已经很厚的心肌变得更厚,出口甚至被堵上了,机体血供更加的少,这不仅会导致患者频繁胸痛、晕厥等,还有可能诱发恶性心律失常引发猝死。
“几种治疗手段,我该怎么选?”
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25mm,左室流出道压差mmHg(激发后)。这两个关键指标,显示了张先生病情的严重程度。
由于常规药物治疗无效,张先生医院的心脏专科,也打听了很多治疗手段,较为常见的有三种。
第一种,心脏外科Morrow手术。该手术已由最初的经典Morrow法发展为改良Morrow法,即扩大的肥厚心肌切除+二尖瓣前瓣叶折叠+二尖瓣前乳头肌游离。通俗来说,就是通过切除肥厚的心肌组织,使得心脏往外排血的“走廊”变得宽敞,从而解除梗阻。目前这种方法是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金标准”,但外科手术有一定的创伤,手术操作难度大,对术者要求高。
第二种,经皮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PTSMA)。它是通过无水酒精造成室间隔心肌坏死,使肥厚的心肌丧失收缩力来缓解梗阻。虽然其创伤小,目前较为常用,但可能会误伤及其他部位,造成广泛的心肌坏死,容易导致房室传导阻滞等,由于坏死与存活心肌并存,还为恶性心律失常的形成提供了温床。
第三种,双腔起搏器(DDD),即利用右心室心尖部起搏,使得室间隔的收缩运动晚一步,从而减轻左心室流出道的梗阻。这并不是主流的解决方法,目前尚有部分争议。因为其效果有限,对于术后流出道压力阶差平均只能降低25-50%。(压力阶差是指左心室与主动脉腔内的压力差值,压力差越大,流速越快,在左室流出道产生的负压就越强,流出道就越容易狭窄,加重症状。)
后来,张先生来到石家庄医院。由于他不愿意外科手术,化学消融不太适合,双腔起搏器效果有限,医院?哈特瑞姆心脏中心胡福莉主任联合哈特瑞医院王仁平院长等多名专家进行集体会诊,在反复沟通、探讨后,专家团队制定了射频消融的手术方案,即在心腔内超声的引导下,利用射频消融能量使梗阻的心肌坏死,以此缓解症状,张先生欣然接受。
“三大优势”,手术技术国际领先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射频消融治疗是近几年国内外的研究前沿,全球公开报道的仅有74例,国内仅有少数心脏领域专家尝试。
这类手术有“三大优势”:首先,解剖位置精准,通过心腔内超声的标测,能精准定位找到梗阻部位,其次,进行消融时,术者会标测避开心脏传导束,减少传导阻滞等并发症,再者,术中实时监测心腔和动脉内压力,能随时跟踪手术进度,以便及时调整策略。
虽然这类手术用微创介入的方式效果好,创伤小、并发症少,但由于没有成熟标准可以参考,对术者的要求非常高。
“眼睛时刻要盯着,希氏束就在边上,消融靶点可能就差几个毫米。”主刀医生是哈特瑞姆心脏医生集团华东团队创始人、浙江大学医院蒋晨阳教授,他表示,消融参数、时间、靶点都需要精细,才能保证安全和疗效。
手术在心腔内超声的辅助下进行,全程不到2小时,过程非常顺利,手术后左室流出道压差下降到30mmHg,症状得到大大缓解,当晚张先生兴奋地躺在床上做抬头动作,再也不会头晕了。
据了解,肥厚型心肌病在我国成人发病率为千分之二,约有万患者,是青壮年和年轻运动员猝死的首要原因。其早期诊断与治疗一直是世界性医学难题。
石家庄医院是全国心肌病、心衰治疗领域比医院,和哈特瑞姆心脏医生集团合作后,为心脏病患者带来了更多、更优质、更适宜的治疗方法。而室间隔射频消融术,未来或许将成为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治疗的新选择。
科普链接
猝死三大元凶,肥厚型心肌病患者收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