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就像是一个水泵,有4个房间让水通过,一旦出现故障,比如左心室的门因为太厚重而打不开,就会导致这间房里涨水以致‘爆仓’,整个水泵甚至都会丧失功能,俗称‘心跳骤停’,这些都是死亡的危险因素”,医院心内科副主任赖珩莉主任医师提醒广大群众,越来越多的心脏病患者同时患有2种及以上心脏病,患者应正确认识疾病的危害,不可小病拖成大病、单一病症拖出更严重的并发症,“心脏病患者应及时就医,接受规范治疗”。
5月28日,我院心内科电生理病区赖珩莉团队成功完成首例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合并房颤“一站式”射频消融术,为该类型病人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目前该术式在省内尚未见报道。
赖珩莉(右4)在为患者查房
58岁的刘女士家住南昌,因“反复心悸、胸闷6年”于年5月25日入院。患者6年前因心悸、胸闷,诊断为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房颤,曾于年在外院就诊,行左室测压,测得主动脉跨瓣压差达mmHg(正常值≈0),外院医生建议患者行外科手术,患者拒绝,此后一直行内科保守治疗。此次于5月24日患者再发房颤,心悸、胸闷明显加重,由家人送至我院急诊科,再转入心内科电生理病区进行治疗。
术前术后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对比:
入院后完善检查发现,患者房颤心率维持在次/分左右(正常值60~),心脏超声可以看到室间隔厚度达29mm(正常8-10),左室流出道存在梗阻,给予控制心率等内科保守治疗,但效果不佳。刘女士病情危重,科室讨论认为“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导致的并发症——“流出道梗阻”是高危猝死病因,再加上房颤导致的心率过快,进一步加重了患者的病情。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能够把两个致病环节同时去除,该患者生存下去的可能性将大大提高,近年国内少数中心开始采用射频消融术“一站式”解决两个问题,手术效果和安全性都能够保证,于是赖珩莉向刘女士提出了通过射频消融术将心肌病和房颤“一箭双雕”的想法。
术前术后心脏彩超对比:
经患者和家属同意,经过一系列的准备,5月28日手术顺利开展,在赖珩莉的指导下,由方雁医生主刀完成。术中先行处理持续性房颤,在消融过程中患者房颤变为房扑,继续标测房扑,消融后患者心跳恢复正常。这时医护人员应用最新的心内超声导管,描记患者肥厚型心肌病流出道最肥厚位置和“SAM”区域(需要进行干预的地方),在以高能量消融后,超声导管可以看到肥厚的室间隔原先不协调的运动消失了,梗阻得到解除,血流畅通了。此时经左室压力测试,发现左室跨瓣压差在静息状态下已经变为0mmHg,而在异丙肾上腺素负荷后仅有15mmHg,远远好过文献提出的跨瓣压差下降50%就是有效的标准。现患者经过后续治疗得到好转,已经出院。
术中房颤和肥厚型心肌病消融部位
赖珩莉介绍,我院房颤射频消融术是常规开展手术,自房颤中心成立以来,前来求治的病人数量明显增多,但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消融尚属首例。与外科手术相比,介入消融手术“微创、疗效好、并发症少”,且花费要更少。
术中由心内超声引导消融
20世纪70年代至今,外科室间隔切除术、双腔起搏及乙醇室间隔化学消融术先后被用于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治疗。其中,外科手术曾被认为是非药物治疗的“金标准”,但创伤较大。化学消融能改善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的症状,且长期预后良好。然而,间隔支动脉存在一定的解剖变异,不是总与梗阻部位相匹配,因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效果。此外,若乙醇向非间隔支动脉渗漏,则会造成严重和广泛的心肌坏死,其后果是灾难性的。射频消融术系通过导管释放射频电流,使组织内温度升高,细胞内外水分蒸发,在局部产生界限清楚的凝固性坏死,很少破坏周围正常组织。
手术团队术后合影
目前,射频消融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其作为一种创伤小而有效的治疗方法,无疑为这一类的患者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