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颈梗阻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深度探究起搏治疗肥厚梗阻性心肌病
TUhjnbcbe - 2021/1/7 19:26:00

????

作者:王宁(医院心血管内科医师)

本文为投稿文章(tougao

medlive.cn),转载请务必注明作者和来源“医脉通”。

近日病房中收入一例患者,肥厚梗阻性心肌病(HOCM)史多年,药物治疗后仍有明显劳力性心绞痛症状,因心率慢,β阻滞剂、CCB类药物加量受限,故收入院拟行起搏器植入治疗。术前主任查房,提到右室起搏治疗可减轻HOCM左室流出道(LVOT)梗阻,是心脏电活动改变机械功能的经典实例。孤陋寡闻的笔者和小伙伴们都惊呆了,原来起搏器还有这种用途,让我们一起来扒一扒其中的奥秘吧。

首先,起搏器是如何改善HOCM左室流出道梗阻的?

HOCM患者室间隔非对称性肥厚,肥厚的室间隔凸向流出道,收缩期时血流快速通过狭窄的流出道产生负压,虹吸效应将正在关闭的二尖瓣前叶吸向室间隔,加重梗阻,使LVOT产生明显压力阶差,二尖瓣反流,心排出量下降,左室充盈压升高,冠脉灌注不足,进而产生劳力性呼吸困难、心绞痛、晕厥等症状。(借丁香四叶虫大神的图片一用)

(源自丁香四叶虫)

目前最常见的为双腔(右房右室)起搏,右室电极置于右室心尖部,右室起搏时心室除极顺序发生改变,可使室间隔除极和收缩提前,在收缩期时向右室侧偏移,与左室游离壁成反向运动,从而增大收缩期LVOT面积,降低二尖瓣反流。

那么,在临床实际中,起搏治疗真的有如此神奇的效果吗?

早在年,就有学者提出了右室起搏器治疗HOCM的方法。而针对这一治疗方法的研究热潮,是在上世纪90年代。

年,Fananapazir等[1]学者报道了44例症状严重的、药物治疗无效的HOCM患者应用双腔DDD起搏器治疗的效果,结果显示这些患者的症状包括心绞痛、呼吸困难、心悸、黑矇、晕厥及活动耐力均有明显改善,LVOT压力阶差从87±43mmHg下降至38±38mmHg,心输出量、动脉血压均有显著改善。年,Fananapazir等[2]又报道了84例应用双腔起搏器治疗HOCM患者2.3年的随访结果,显示出长期疗效依旧显著,症状明显改善,LVOT压力阶差从96±41mmHg降至27±31mmHg,前室间隔、左室前壁的厚度还有所变薄,提示起搏治疗导致心室重构。

这一喜人的研究发现让医学家们看到了希望:一项可能替代室间隔切除的新的治疗手段即将诞生。随后类似的观察研究纷纷跟进,都展现出相似的有效的治疗效果。

然而,-年发表的三项随机对照试验(RCT),研究结果却并不乐观。

Nishimura等[3]入选了40例症状严重的HOCM患者,随机分为两组,21例接受DDD起搏,对照组19例接受AAI起搏(仅心房起搏),结果显示DDD组LVOT压力阶差从76±61mmHg下降至55±38mmHg;DDD组患者中63%症状改善,31%无改变,5%恶化,但AAI组同样有42%患者症状改善。

Maron等[4]入选了48例症状严重、药物治疗无效的HOCM患者,随机交互接受DDD起搏与AAI起搏3-6月,12月后分析结果,显示接受DDD起搏与AAI起搏期间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NYHA心功能分级、峰值氧耗量均无差异,总体上LVOT压力阶差从82±32mmHg下降至48±32mmHg,但其中仍有43%患者并无减低、甚至有恶化。

Linde等[5]的研究中,40例患者先接受无效起搏治疗,后接受DDD起搏,结果显示,即使是无效起搏,LVOT压力阶差也有明显下降;两组患者症状、活动耐力均有改善,但组间无差异。

综合这3个RCT研究,我们可以看到,DDD起搏虽然可使LVOT压力阶差有一定程度降低,但仍有超过40%患者无明显降低,并且在一些客观评价指标(如NYHA心功能分级、峰值氧耗量等)方面也未显示出明显的改善,同时症状的减轻无法排除为起搏器植入的安慰剂效应。

于是,风靡一时的DDD起搏治疗HOCM的治疗很快趋于平静,之后仅有少量的一些临床研究

1
查看完整版本: 深度探究起搏治疗肥厚梗阻性心肌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