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颈梗阻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X线诊断要点胃肠道检查方法及正常X线
TUhjnbcbe - 2020/11/19 0:04:00
银川白癜风专科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lx/150321/4595299.html
往期相关内容链接:

消化道造影+彩色解剖图

胃肠道急腹症

腹平片--正常,气腹,小肠梗阻,前哨肠曲

腹平片--肠扭转,大肠梗阻,中*性巨结肠,腹膜后积气

腹部平片上的钙化样密度灶

胃肠道常规检查和特殊检查方法有哪些?

常规检查:

腹部透视或腹部平片

食管及胃钡餐检查

小肠气钡双对比检查

钡灌肠检查

特殊检查:胃肠道低张力双对比造影、脏壁造影、腹腔血管造影、X线电影摄影及录像检查

钡餐检查注意事项有哪些?

(1)造影前准备:病人禁食6~1小时,并于检查前三天停服铋剂、钙剂等高原子量药物或影响胃肠功能的药物。疑幽门梗阻患者,应抽净胃内液体后再做检查。食管检查不必作上述准备。

()钡剂的配制:必须应用医用纯净硫酸钡,因为它不被胃肠道吸收,也没有过敏反应。调制钡剂时,必须搅拌均匀,配制后存放时间不易太长,以防变质中*。

稠钡剂用于检查咽部及食管,其钡、水重量比例为:1~4:1,要求调成糊状。食管狭窄者可酌情用适当稀钡。

稀钡剂用于口服检查胃、小肠和结肠,其钡、水之比为1:1。

()适应症和禁忌症:任何有腹部症状的、诊断未明确的病员都适于进行造影。唯一的禁忌症是胃肠穿孔。急性消化道出血在出血停止后7~14天适于钡餐检查,但操作仍需轻柔。胃肠道不全梗阻可选择性的做碘水造影或钡餐造影。

全消化道钡餐造影一般分为几个阶段?

(1)第一阶段:上消化道检查,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同时注意观察空肠上段。

()第二阶段:服钡~小时后,仰卧位复查胃肠道排空情况,重点检查小肠。

()第三阶段:服钡后6~8小时,观察胃小肠排空情况,重点观察回盲部及部分升结肠。对于肠运动功能异常者,以上检查阶段和时间应酌情掌握。

婴幼儿可用消*的细胃管注入胃或用奶瓶吸吮给入ml观察。最好用俯卧位观察,防止钡剂返流入喉部吸入气管,造成肺部并发症。婴儿透视程序要短。

钡灌肠造影检查应注意的事项有哪些?

(1)造影前的准备:患者于检查前6小时不进有渣饮食,口服泻药清洁肠道,并于检查前一小时清洁灌肠。

()钡剂配制及用法:钡水重量之比约为1:4。先注入ml左右稀钡进行透视观察后,再注入0ml的气体进行双重造影,对小病变的检出较单纯注入钡剂更有价值。

()操作方法:灌肠筒应距台面70~80cm,插管深度约10cm为宜。要特别注意钡剂先端,观察其走行,有无受阻、分流及残缺影等。在钡柱先端达结肠脾曲时,将病人左侧抬高,使钡柱易经横结肠、结肠肝区、升结肠达盲肠。肌肉注射阿托品0.5mg,减少肠液分泌,有助钡剂粘附在粘膜上。

什么是胃肠道低张力造影?

利用胆碱能神经阻滞药物使平滑肌松弛、张力减低和肠蠕动减弱或消失,而进行的胃肠道气钡双对比检查,称为胃肠道低张力造影。所谓的胃肠气钡双对比造影、十二指肠低张造影皆属胃肠低张力造影方法。

常用的低张药物可为阿托品或山莨菪碱10~0mg肌注。充气方法有三种:气管法、发泡剂法、咽气法。多采用发泡剂法。

胃低张力双对比造影能够显示胃壁的细微结构,即胃小区和胃小沟。能发现常规钡餐造影所不能发现的病变,如早期胃癌、糜烂性胃炎、细小的线形溃疡等。低张力双对比造影对诊断十二指肠本身及相邻脏器病变效果良好。

消化系统

食管的大体解剖与X线解剖分段有何不同?

食管是介于咽与胃之间长度约5~0cm的肌肉管道,扩张时宽约1.5~cm,静止时外形前后扁。上界起自C6水平的环状软骨下缘,下界约在T11水平连接胃的贲门。

通常解剖学与临床学将食管分为颈、胸和腹三段。

X线解剖一般分上、中、下三段:

上段自入口到主动脉弓水平上缘(C6~T4)

中段自主动脉弓上缘至右肺下静脉(T4~T8)

下段自右肺下静脉至贲门口(T8~T11、1)

食管有哪些生理狭窄和压迹?

正常情况下,食管有四处生理狭窄和三处压迹。

四处狭窄为:

①咽同食管交界处,即食管上端;

②主动脉弓压迹处;

③左主支气管横过食管处;

④食管下段相当于膈肌食管裂孔处。

其中,第一狭窄最显著,第四狭窄次之,第二、三狭窄同压迹相关。

三处压迹为:

①主动脉弓压迹;

②左主支气管压迹;

③左心房压迹。

什么是贲门管?食管下括约肌位于何处?何谓齿状线?

贲门管又名胃食管前庭。该段消化道与食管和胃无论在解剖形态、生理功能或神经支配等方面均不相同,故可作为一独立单位。它是具有括约作用的一小段食管,系生理性括约肌。食管下括约肌位于膈上1~cm处。食管的蠕动到此明显减弱。

正常情况下,该段食管位于膈肌食管裂孔上下,全长约~5cm。其上界相当于膈食管韧带附着处,深吸气时被牵引向后成角,相当于所谓的“下食管括约肌”,位于膈上~4cm处。其下界为膈下1~cm处,是与胃的交界,此处粘膜为食管鳞状上皮和胃柱状上皮的移行区,称为Z线。贲门管周围为膈—食管膜所包绕,并由其将食管固定在膈肌裂孔之间(图)。

贲门管的粘膜皱襞较食管略粗且多(正常食管粘膜纹约~4条),与胃交界处和胃底呈放射状的粘膜皱襞相续,在局部形成所谓的齿状线。

何谓膈壶腹?

膈上约4~5cm长的一段食管,在蠕动波到达时,往往舒张、膨大呈壶腹状,最宽处可达4cm以上,但一般不超过5cm。X线诊断学上称此膨大为膈壶腹。以吸气或瓦尔萨瓦呼吸法时,显示最为突出。膈壶腹一般只能暂时存在,即使吸气后持续屏气,膨张部分也逐渐变成与其上方食管粗细相仿。贲门管部分参与膈壶腹形成。

什么是食管的原发蠕动、继发蠕动、第三收缩和逆蠕动?

食管的运动形式一般有下列四种:

(1)原发蠕动(第一蠕动):为伴随吞咽动作而开始的蠕动波,即随着每次吞咽动作,紧接咽部的收缩,在食管的上端出现的一个蠕动波。原发蠕动波表现为前面舒张,后面收缩的波形运动,以每秒~6cm的速度,从食管上端到食管下端膈上数厘米处为止。

()继发蠕动(第二蠕动):当食管内容物未被原发蠕动波排空时,则食团可刺激食管壁而引起额外的继发的蠕动波。除在主动脉弓部位开始时呈痉挛状态外,与原发蠕动相仿。

()第三收缩:与蠕动无关的、局部节段性的、暂时的食管收缩。一般代表不正常的运动形式。多见于老年人和某些神经官能症患者。

(4)逆蠕动:正常食管很少出现。当有梗阻时发生自梗塞处的逆行蠕动波。

胃X线解剖部位如何命名?

食管进入胃部的开口部位叫贲门。

贲门水平线以上部位称为胃底。

以贲门为中心,半径大约.0cm大小的一个圆形区域叫贲门区。

胃的右上边缘叫胃小弯,外、下侧边缘叫胃大弯。

胃部通向十二指肠的细、短管状结构叫幽门或幽门管,长约0.6cm,宽约1.0cm。

胃小弯向下行,然后转向右上或略呈水平转向右方,转角处叫做角切迹或胃角。

角切迹和大弯最低点之连线,与幽门之间的区域叫胃窦。

胃窦与胃底之间的区域叫胃体。幽门近端大约.5cm一段胃窦,又叫幽门前区。

胃的X线形态分为几型?

①牛角型:常见于矮胖的人,肌张力高,从胃底至幽门逐渐从粗到细,角切迹不太明显,胃下缘位置较高,在髂嵴以上;

②鱼钩型(中间型):常见于中间体型的人,肌张力中等,胃角明显,胃下缘约在髂嵴水平;

③瀑布型:胃底位于胃体后上方,胃泡甚大,胃体较细,胃下缘多在脐以上或同高;

④无力型:常见于瘦长或瘦弱的人,肌张力低,上窄下宽,角切迹明显,常低于髂嵴水平。

胃粘膜纹呈何形态?

胃底的粘膜纹排列不规则,弯弯曲曲,好像拥挤在一起的样子。正常贲门区的粘膜纹可以与其邻近的胃底和胃体上部的粘膜纹连成一片,没有特殊标志。贲门区向下,近小弯侧的粘膜纹,一般可见4~5条,与小弯平行;至胃角以后,一部分顺小弯走向转向胃窦,一部分呈扇形分布斜行向大弯侧。胃体大弯的粘膜纹弯弯曲曲,呈斜行或横行,使大弯侧胃壁高低不平。胃窦粘膜纹以纵行为主,在收缩状态下都呈纵行。在舒张状态下,则有较多的横行及斜行粘膜纹见到,并使胃壁出现~6mm的齿状切迹。

胃粘膜纹的正常宽度是多少?

一般胃大弯侧的皱襞纹较小弯侧为宽,胃体、胃底的粘膜纹较胃窦为宽。服少量钡餐(胃小者约15ml,胃大者约0ml),显示大弯侧粘膜纹所形成的锯齿状边缘,测“锯齿”的高度,所反映的是大弯侧粘膜纹的厚度,正常为1cm左右,低于0.5cm或高于1.4cm为异常。近小弯侧和胃体中部粘膜纹宽度约0.5cm左右,最细可达0.cm,最宽可达0.7cm。胃窦的粘膜纹多数宽0.~0.4cm,而宽于0.5cm为异常。

什么是胃小区、胃小沟?双对比检查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胃小区和胃小沟是粘膜表面的微皱襞。呈微小的凹凸不平,外观很似桔皮。胃粘膜表面存在有很多小沟,即胃小沟,并交织成网状。小沟之间的微小隆起即胃小区。在X线上,正常胃小沟表现较清晰连续,沟的宽窄大致不超过1mm。胃小区网格较规则整齐。正常胃小区的大小1~5mm。其直径在胃窦一般不超过.5mm,在体部不超过mm。若胃粘膜活检有轻度浅表性炎症,而胃小区又未超过上述标准,一般将它作为正常胃小区进行诊断。

胃小区的形态呈圆形、椭圆形、长条形、多角形和不规则形,但很少单独出现,而是以某一形态为主的组合表现。在造影检查时,凡能看到条状粘膜纹者,就不可能很好地显示胃小区。这种情况表示胃本身没有充分扩张,又没有使胃壁得到松弛。但胃内气量过多,胃过度扩张,其胃小区同样不能显示。此时略将胃部气体部分排出到十二指肠,胃内气量减少,方能显示胃小区。

钡剂充填于胃小沟内↑

十二指肠大体解剖分为几部分?肠壁分为几层?生理蠕动有何特点?

十二指肠为小肠的开始段,上连胃出口,下经十二指肠空肠曲接空肠,全长5~0cm,相当于本人十二个手指的指幅,故而得名。多呈“C”字型,少数呈“V”形,胰头嵌入十二指肠圈内。解剖上分为上部(相当于球部和球后部)、降部、水平部和升部。“V”形者无水平部。

十二指肠以及空、回肠壁在组织学上由内向外有下列四层:①粘膜层:可见许多突入肠腔的绒毛,在绒毛与粘膜肌层之间为固有膜;②粘膜下层;③肌层:为平滑肌,分内环肌和外环肌;④浆膜层。

十二指肠的运动主要为蠕动,有时还会出现少数逆蠕动。所以,只要钡剂顺利通过十二指肠空肠曲,即暂时的不频繁的逆蠕动无病理意义。在无梗阻的情况下,如逆蠕动频繁,多提示为植物神经功能失调。

十二指肠降部内缘有何重要解剖结构?

(1)球部及球后部:球部一般呈钝角的等腰三角形,分为底、体、顶部。在基底部有两侧对称的穹窿,正中与幽门管相通。球后部为十二指肠球顶部之后、降部开始之前的一段十二指肠,可长达4~5cm,短至几乎不存在。球部粘膜纹多有~4条呈纵行,宽约mm,亦可呈斜行、横行及网状。球部不完全充盈时,粘膜纹可使球形态不规则。

()降部、水平部和升部:通常称为十二指肠二、三、四段。三部形成半环形的十二指肠圈,常呈“C”字形。十二指肠空肠曲位置变化较大。十二指肠这三部分粘膜纹呈花纹状或色板状,扩张时呈横行。

()十二指肠降部内缘的重要解剖结构:①岬部:在降部中上段交界附近呈肩样突出,称为岬部。可骤起或渐渐突起。此处肠腔最宽,为憩室好发部位。②乳头:在岬部内下方,呈圆形或卵圆形,大小变异很大,但很少超过1.5cm直径,其上方偶可见到副乳头。③纵行粘膜纹为包绕乳头的粘膜向下延伸0.5~1.5cm的粘膜纹,消失在花纹状粘膜纹中。④垂直段:在岬部下方1~cm处,实际上为纵行粘膜纹所在地。该段与对侧缘相比比较平直。

小肠分为几组?

小肠包括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空回肠全长5~7m,其中空肠约占/5,回肠约占/5。

为了便于描述,小肠分为六组:①十二指肠;②上部空肠,位于左上腹部;③下部空肠,位于左中腹部;④上部回肠,位于中腹部稍偏右;⑤中部回肠,位于右中、下腹部;⑥下部回肠,位于盆腔。

钡餐检查:空肠粘膜皱襞显著,呈羽毛状;回肠粘膜皱襞不明显,多呈环状;回肠末段常显示纵行皱襞。空肠的管径较回肠略粗大,前者一般为.0~.0cm,后者为1.5~.5cm。

小肠的运动形式有几种?钡餐在小肠内通过时间是多少?

小肠的运动形式主要是分节运动和蠕动。正常蠕动有推进性蠕动和钟摆样蠕动。钡剂在小肠内通过的时间因人而异,且影响因素很多。钡餐与食物通过时间也不同。空回肠的动力与胃排空速度快慢有关。钡剂通过全部小肠的时间,一般约在服钡后~5小时,少于2小时为运动增快.多于6小时以上者为运动减慢。排空时间一般不超过8~9小时。如1小时始排空,则为异常缓慢。

结肠分为几部分?何谓结肠下垂?

结肠围绕在小肠周围,起始于盲肠,止于肛门,全长约cm,宽4~7cm。肠壁由内向外分为四层: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浆膜层。

结肠共分为六部分:盲肠、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和直肠。肝曲位于升、横结肠之间,脾曲位于横、降结肠之间。在盲肠内壁上端有回盲瓣,为小肠进入结肠之处。回盲瓣以下为盲肠,呈袋状,长5~6cm,宽约6cm。回盲瓣以上至肝曲为升结肠,长约0cm。肝曲至脾曲为横结肠,长约50cm。脾区以下至髂嵴为降结肠,长约5cm。髂嵴以下至骶水平为乙状结肠,长约40cm,因形状似“乙”字而得名。由乙状结肠转向垂直处至肛门为直肠,长约1cm。直肠腔内有~条半月形横皱襞。升、降结肠位置靠后,属腹膜间位器官;横结肠位置靠前,属腹膜内位器官。

老年人可整个结肠位居盆腔,称为结肠下垂,常引起便秘等症状。

结肠的结构特征有哪些?结肠粘膜皱襞的X线表现如何?

(1)整个结肠表面可见多数半圆形膨隆,由横行陷沟分开,称为结肠袋。这是由于深入肠腔的不完全间隔把肠腔分为多数阶段所形成。这些间隔名半月襞,与外表的陷沟相对应,由粘膜层、粘膜下层和部分肌层所构成。结肠袋以升、横结肠最明显,乙状结肠以下逐渐消失。

()结肠的粘膜纹X线有横、纵、斜三种方向,大都不规则地相互交错着。盲、升和横结肠的粘膜纹较结肠远段为显著。纵行粘膜纹多见于左半结肠,尤以乙状结肠下段为多,也见于结肠收缩着的部分。

结肠的运动形式有几种?钡剂在结肠的通过时间是多少?结肠的生理性狭窄有几处?

(1)结肠的运动形式:X线所见主要为挤牙膏状十分强烈的蠕动,即所谓集团运动。集团运动从结肠肝曲附近发生向前推进。正常情况下集团运动每天只发生一二次,但在钡灌肠时可频发。此外还有分节运动。

()钡剂的通过时间:一般情况下,口服钡剂后1.5~小时盲肠即可见到,~6小时到达结肠肝曲,6~9小时到达脾曲,4~48小时内排空。

()结肠的生理性狭窄:结肠的某些部位可经常处于收缩狭窄状态,称生理收缩或生理括约肌收缩。收缩长度自数毫米至10余厘米不等。短者很像肠壁上长出的隔膜,长者呈光滑的收缩段。常见的部位为横结肠中段;其次为直肠、乙状结肠交界,乙状结肠、降结肠交界处,降结肠下段,脾曲下段,升结肠近段及盲、升结肠交界等共七处。

阑尾正常有何X线表现?

①形态和位置:表现为一条远端闭塞的盲管。可分为底、体、尖部。底部开口于盲肠内侧。阑尾一般长5~10cm,宽~4mm,外形柔软,常呈蜷曲状。个别阑尾可以细如发丝,也可粗达1cm左右。由于腔内含有粘液和粪便,可产生圆形或椭圆形充盈缺损。其位置多变。

②充盈及排空:阑尾的充盈是被动性的。随盲肠腔内钡剂增多,盲肠收缩后腔内压力增高。当阑尾颈部肌肉放松时,钡剂才能进入阑尾内。一般钡餐检查显示率为75%~85%左右,钡灌肠显示率为5%。大多数阑尾内钡剂随盲肠的排空而排尽。

③阑尾的运动:可有分节运动和蠕动。

胃肠道病变的基本X线表现有哪些?

胃肠道病变的X线表现可归纳为器质性和功能性两方面的若干征象。这两种性质的改变常是互为因果。综合起来不外下列八大表现:

①位置大小的改变:大小的改变即管腔的缩窄或增宽。

②轮廓的改变:包括向腔外突出的病变如龛影和憩室,向腔内伸入的病变表现为充盈缺损。

③粘膜皱襞的改变:包括粘膜皱襞的肥厚和萎缩、破坏中断或消失、聚集。

④紧张力的改变:即胃肠道紧张力可以增高或降低。紧张力增高多表现为痉挛,可以是局部的,也可较为广泛。紧张力增高和减低可在同一器官同时出现,如贲门痉挛的食管和吸收不良综合征的小肠。

⑤蠕动的改变:表现为增强、减弱和消失。

⑥运动力的改变:表现为运动力增速(包括激惹征象)、排空加快及运动力减弱、排空延缓甚至停止。

⑦分泌功能的改变:表现胃内潴留液的多少。小肠分泌液增多则小肠粘膜纹模糊;过敏性结肠炎分泌增加,在钡剂排空时表现为线样征。

⑧触诊所见:观察病变或胃肠道的移动度、硬度与邻近器官的关系、压痛等。

乙状结肠癌↓

☆以上大部分文字内容节选自《放射诊断要点与难点解析》(田*、孟庆学主编),了解或购买本书

1
查看完整版本: X线诊断要点胃肠道检查方法及正常X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