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颈梗阻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第六期腹部检查一
TUhjnbcbe - 2020/11/18 1:05:00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间医院最权威 http://pf.39.net/bdfyy/tslf/

第二站——腹部检查

一、视诊

(一)腹部外形

1.腹部膨隆

(1)全腹膨隆

生理情况见肥胖、妊娠等。病理情况见于:

①腹内积气:肠梗阻、肠麻痹、气腹(积气在肠道外腹腔内者,见于胃肠穿孔或治疗性人工气腹);

②腹腔积液:仰卧位时腹腔内大量积液因重力作用下沉于腹腔两侧,导致腹部外形宽而扁,即为蛙腹,坐下时下腹部膨出明显。多见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右心衰竭、缩窄性心包炎、肾病综合征、结核性腹膜炎等;

③腹腔巨大肿块:最常见于巨大卵巢囊肿时,腹部呈球形膨隆且以囊肿部位较明显。

(2)局部膨隆

炎性包块、胃肠胀气、脏器肿大、腹内肿瘤、腹壁肿瘤、疝等所致。

①上腹部膨隆:肝左叶肿大、胃扩张、胃癌、胰腺囊肿或肿瘤所致;

②左上腹膨隆:脾大、巨结肠或结肠脾曲肿瘤所致;

③右上腹膨隆:肝大(淤血、脓肿、肿瘤)、胆囊肿大及结肠肝曲肿瘤所致;

④腰部膨隆:患侧大量肾孟积水或积脓、多囊肾、巨大肾上腺瘤所致;

⑤中腹部膨隆:腹部炎性包块(如结核性腹膜炎引起的肠粘连)、脐疝等所致;

⑥下腹部膨隆:妊娠、子宫肌瘤所致的子宫增大、卵巢囊肿、尿潴留等所致;

⑦左下腹部膨隆:降结肠肿瘤、干结粪块(灌肠后消失)所致;

⑧右下腹部膨隆:阑尾周围脓肿、回盲部结核或肿瘤等所致。

2.腹部凹陷

仰卧位时前腹壁明显低于胸骨下端到耻骨联合的连线。

全腹凹陷多见于严重脱水、明显消瘦及恶病质等。严重者全腹部呈舟状,为舟状腹,常见于恶性肿瘤、结核、糖尿病、顽固性心衰、神经性厌食等慢性消耗性疾病的晚期。

3.腹部皮肤

(1)皮疹:伤寒玫瑰疹最早并且仅出现在腹部。

(2)股纹:紫色腹纹,见于皮质醇增多症;下腹部银白色条纹,生育后妇女、既往有大量腹水、过肥胖者。

(3)脐:肚脐深陷,见于肥胖者;脐部皮肤变蓝色,腹壁或腹腔内出血;脐部分泌浆液性或脓性物,多为炎症。

(4)瘢痕:手术、外伤或皮肤感染的痕迹。

(二)呼吸运动

腹式呼吸减弱:常见于妊娠晚期、大量腹水、急腹症、卵巢巨大囊肿、胃肠胀气等腹部疾病。

(三)腹壁静脉

1.腹壁静脉

正常时腹壁静脉一般不显露。

(1)肝硬化门脉高压形成侧支循环时:曲张的浅静脉以脐为中心向周围伸展,血流从脐静脉经脐孔进入腹壁曲张的浅静脉流向四方。

(2)上腔静脉阻塞:上腹壁或胸壁曲张的浅静脉,血流向下方进入下腔静脉。

(3)下腔静脉阻塞:脐以下的腹壁浅静脉血流向上方进入上腔静脉。

2.腹壁皮下静脉血流方向的判断方法

选择一段没有分支的腹壁静脉,检查者食指和中指并拢压在静脉上,一指固定,另一手指沿静脉走行用力向外滑动,使静脉暂时排空,然后向外滑动的手指突然放开,根据静脉是否立刻充盈,即可判断血流方向。

(四)胃肠型和蠕动波

1.胃肠型:当胃肠道发生梗阻时,梗阻近端的胃或肠段饱满而隆起,显出各自的轮廓。

结肠梗阻时,宽大的肠型多出现于腹壁周边,同时盲肠多胀大呈球形。

2.蠕动波:胃肠蠕动过程中呈现出波浪式运动。

(1)幽门梗阻:较大的胃蠕动波自左肋缘下向右缓慢推进,即为正蠕动波,有时还可见到自右向左运行的逆蠕动波。

(2)小肠梗阻:脐部出现肠蠕动波。严重梗阻时,脐部可见横行排列呈多层梯形的肠型和较大肠蠕动波。

二、叩诊

(一)腹部叩诊音

多用间接叩诊法叩诊,被检者取仰卧位。正常腹部除肝、脾所在部位叩诊呈浊音或实音外,其余部位均为鼓音。

1.鼓音明显且范围增大:见于胃肠高度胀气、胃肠穿孔所致气腹和人工气腹。

2.鼓音区缩小:可出现浊音或实音,见于肝、脾或其他实质性脏器极度肿大,腹腔内大量积液或肿瘤时。

(二)肝脏叩诊

肝脏叩诊时用间接叩诊法,被检者取仰卧位。叩诊定肝上下界时,一般是沿右锁骨中线、右腋中线和右肩胛线,由肺区往下叩向腹部,当清音转为浊音时,即为肝上界,此处相当于被肺遮盖的肝顶部,故又称肝相对浊音界;再往下轻叩,由浊音转为实音时,此处肝脏不被肺遮盖,直接贴近胸壁,称肝绝对浊音界;继续往下叩,由实音转为鼓音处,即为肝下界。定肝下界时,也可由腹部鼓音区沿右锁骨中线或前正中线向上叩,当鼓音转为浊音处即是。

体形匀称型者,正常肝上界在右锁骨中线上第5肋间,下界位于右季肋下缘。右锁骨中线上肝浊音区上下径之间的距离为9~11cm;在右腋中线上肝上界在第7肋间,下界相当于第10肋骨水平;在右肩胛线上,肝上界为第10肋间,下界不易叩出。瘦长型者肝上下界均可低一个肋间,矮胖型者则可高一个肋间。

病理情况下,肝浊音界向上移位见于右肺不张、右肺纤维化、气腹及鼓肠等;肝浊音界向下移位见于肺气肿、右侧张力性气胸等。

肝浊音界扩大见于肝炎、肝脓肿、肝淤血、肝癌和多囊肝等;肝浊音界缩小见于急性重型肝炎、晚期肝硬化和胃肠胀气等;肝浊音界消失代之以鼓音者,多因肝表面有气体覆盖所致,是急性胃肠穿孔的一个重要征象,亦可见于人工气腹等。

(三)移动性浊音

当腹腔内有较多游离液体(在mL以上)时,如患者仰卧位,液体因重力作用多积聚于腹腔低处,含气的肠管漂浮其上,故叩诊腹中部呈鼓音,腹部两侧呈浊音;在患者侧卧位时,液体随之流动,叩诊上侧腹部转为鼓音,下侧腹部呈浊音。这种因体位不同而出现浊音区变动的现象,即移动性浊音。

(四)肾区叩击痛

正常时肾区无叩击痛。

检查时,被检者取坐位或侧卧位,医师将左手掌平放于患者肾区(肋脊角处),右手握拳用轻到中等力量叩击左手背部。

肾区叩击痛见于肾炎、肾盂肾炎、肾结石、肾周围炎及肾结核等。

(五)膀胱叩诊

在耻骨联合上方进行叩诊。采用间接叩诊法,被检者多取仰卧位。

膀胱空虚时,因小肠位于耻骨上方遮盖膀胱,故叩诊呈鼓音,叩不出膀胱的轮廓。

膀胱充盈时,耻骨上方叩出圆形浊音区。妊娠、卵巢囊肿或子宫肌瘤等,该区叩诊也呈浊音,应予鉴别。

腹水时,耻骨上方叩诊可呈浊音区,但此区的弧形上缘凹向脐部,而膀胱胀大的浊音区弧形上缘凸向脐部。排尿或导尿后复查,如浊音区变为鼓音,即提示为尿潴留而导致的膀胱胀大。

三、听诊

(一)肠鸣音(肠蠕动音)

被检者取仰卧位,医生将听诊器放在腹部进行听诊。正常时每分钟4~5次肠鸣音,脐部听诊最清楚。

肠鸣音超过每分钟10次时,称肠鸣音频繁,见于服泻药后、急性肠炎或胃肠道大出血等。

若肠鸣音次数多,且呈响亮、高亢的金属音,称肠鸣音亢进,见于机械性肠梗阻。

若肠鸣音明显少于正常,或3~5分钟以上才听到一次,称为肠鸣音减弱或稀少,见于老年性便秘、电解质紊乱(低血钾)及胃肠动力低下等。

如持续听诊3~5分钟未闻及肠鸣音,称肠鸣音消失或静腹,见于急性腹膜炎或各种原因所致的麻痹性肠梗阻。

(二)振水音

被检者取仰卧位,医师用耳凑近被检者上腹部或将听诊器体件放于此处,然后用稍弯曲的手指以冲击触诊法连续迅速冲击其上腹部,如听到胃内液体与气体相撞击的声音,称为振水音。也可用双手左右摇晃患者上腹部以闻及振水音。

正常人餐后或饮入多量液体时,上腹部可出现振水音。但若在空腹或餐后6~8小时以上仍有此音,则提示胃内有液体潴留,见于胃扩张、幽门梗阻及胃液分泌过多等。

(三)血管杂音

正常腹部无血管杂音。血管杂音有动脉性杂音和静脉性杂音。

1.动脉性杂音:常位于中腹部或腹部一侧。

①上腹部的两侧出现收缩期血管杂音:提示肾动脉狭窄。

②包块部位闻及吹风样血管杂音:左叶肝癌压迫肝动脉或腹主动脉。

③中腹部收缩期血管杂音:提示腹主动脉瘤或腹主动脉狭窄。

2.静脉性杂音:为连续性的嗡鸣音,无收缩期与舒张期分别。

此音多于脐周或上腹部出现,尤其是在腹壁静脉显著曲张时,常提示肝硬化所致门静脉高压侧支循环的形成,压迫脾脏此嗡鸣音可增强。

更多信息请

1
查看完整版本: 第六期腹部检查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