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颈梗阻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人活一口气,升降出入不停息
TUhjnbcbe - 2020/10/26 5:32:00
中科白癜疯口碑怎么样 http://www.a5city.com/m/

火神扶阳

古人认为,自然界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由“气”的运动变化所产生的。

这种观点被引进医学领域,则认为“气”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如《素问·宝命全形论》中说:“人以天地之气生”,“天地合气,命之曰人”。

还认为这种“气”是一种活动力很强的精微物质,能“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流行全身,无处不到,从而说明人体的生命活动就是“气”的运动变化的具体体现,并把这种运动变化的基本形式概括为“升降出入”。如《素问·六微旨大论》中就认为“升降出入,无器不有”。这种“升降出入”的运动变化,具体表现在各个脏腑功能活动及其脏腑、经络、组织之间的协调关系。

如肺主呼气,肾主纳气,脾主升清,胃主降浊,心火下移,肾水上腾,肝气生发,胆汁降泄等等。由于升降有序,出入衡常,故能动静相召,上下相临,阴阳交泰,气血和畅,生生化化,品物咸章。如果气机阻滞或运行逆乱,而致升降失调或出入不利,就会影响五脏六腑,波及表里内外、四肢百骸、五官九窍,从而发生种种病变。如肺失宣降,则胸闷喘咳;胃失和降,则嗳腐呕恶;脾不升清,则便溏腹泻;肾不气化,则癃闭淋浊;气血逆乱,则昏仆晕厥。

《素问·六微旨大论》云:“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因此,诊疾疗病之时,务须注意其气机之升降出入,‘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疏理气机,调和阴阳,“定其血气,各守其乡”广令其调达,而致和平”。

升清降浊斡旋中州

胃主受纳,脾主运化,胃气主降,脾气主升。胃降则传导无阻,浊阴之气得以下行,使糟粕产物能够排出体外;脾升则转输正常,清阳之气得以上布,使水谷精微能够布散全身。故《素问·经脉别论》中说:“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

脾为阴脏,喜燥恶湿;胃为阳腑,喜润恶燥。脏腑相合,燥湿相济,升降相因,阴阳相助,才能有效地发挥其生理机能。如《医学求是》中言:“脾以阴土而升于阳,胃以阳土而降于阴。土位于中,而火上水下,左木右金。左主乎升,右主乎降。五行之升降,以气不以质也。而升降之权,又在中气。……故中气旺,则脾升而胃降,四象得以轮旋;中气败,则脾郁而胃逆,四象失其一运行矣。”脾胃同居中焦,通连上下,实为人体气机升降出入运动之枢纽。只有脾胃的升降机能正常,才能维持清阳出上窍、发腠理、实四肢,浊阴出下窍、走五脏、归六腑。脾阳升则肝肾之阴精上行以济心肺,胃阴降则心肺之阳气下达以和肝肾,上下相移,阴阳相交。

而心、肺、肝、肾的升、降、吐、纳,也无不配合脾胃以完成其升清降浊过程。若脾胃升降出入机能失常,则清阳之气不能敷布,后天之精不能归藏,饮食水谷无法摄入,废浊之物无法排出,继而变生多种病证。如中焦气机阻滞,则胃痛、脘痞、腹胀;胃气上逆则呃逆、嗳气、呕吐;脾气下陷则腹泻、脱肛、内脏下坠(如胃下垂、肾下垂、子宫下垂等)、虚坐努责、尿浊、癃闭,此即“中气下陷,溲便为之变”也。它如头痛、眩晕、昏厥、癫证、痫证、郁证等,也大多与脾胃的升清降浊功能失常有关。《吴医汇讲》中云:“治脾胃之法,莫精于升降,……俾升降失宜,则脾胃伤,脾胃伤则出纳之机失其常度,而后天之生气已息,鲜不夭扎生民者已。”故治脾之法,以升为主;调胃之法,以降为先。权衡脾胃,以通为补。

仲景制葛根汤升阳以治下利,创小半夏汤降气以平呕哕,用三承气汤荡涤热结以通腑导滞;调五泻心汤辛开苦降以消散痞满,可谓深得《灵》、《素》妙旨,对后世启发很大,影响深远。东垣长调理脾胃,善用升麻、柴胡、*芪等升阳益气药,创制补中益气汤、升阳益胃汤、益气聪明汤、木香顺气汤、中满分消丸、通幽汤等方,自成体系,功效卓著。

沉离浮坎交融水火

心为阳脏,位居上焦,其性属火;肾为阴脏,位居下焦,其性属水。心火必须下降于肾,以温煦肾脏,使肾水不寒;肾水必须上济于心,以滋养心火,使心阳不亢。这种相互协调的生理关系,是以相关两脏本身阴阳的动态平衡为其重要条件的。如《中藏经》云:“火来坎户,水到离肩,阴阳相应,方乃和平。”造化之机,在于阴阳相合,坎离交融。

而水火既济,却全赖气机升降,如《慎斋遗书》中云心肾相交,全、凭升降。而心气之降,由于肾气之升;肾气之升,又因心气之降。”如果这种相互协调的生理关系遭到破坏,不管是心或肾本身的阴阳失调还是两脏同时受病,均可导致水、火的偏盛、偏衰,发生种种病理变化。如心阳不振,则心火不能下温肾阳,以致水寒不化,上凌于心,而见心慌动悸、肢体浮肿等“水气凌心”的证候;如肾阴不足,则肾水不能上滋心阳,以致心阳独亢,不能潜藏,而见心悸怔忡、心烦失眠等“心肾不交”的证候;若阴虚不能制阳,

而致心火上炎,还可出现口舌生疮、口干少津、五心烦热等“阴虚火旺”的病证丨若久延不愈或病情严重,还可波及其它脏嘛,影响肺、肝、脾、胃等。如张景岳所言:“火性本热,使火中无水,其热必极,热极则亡阴,而万物焦枯矣;水性本寒,使水中无火.其寒必极,寒极则亡阳,而万物寂灭矣。”张仲景制*连阿胶汤,以治少阴热化,阴虚阳亢,心肾不交之证。制四逆辈诸方,以治心肾阳虚诸证。均属调升降、理气机、通格拒,使心肾阳气来复,气机升降协和,阳根于阴,阴根于阳,水火承制,阴阳气顺接,方不至于亢而为害。

提壶揭盖通调水道

肺主宣发、肃降,为水之上源。肺中之水为清,其清中之清者,经肺气的宣发作用而布散全身,内而脏腑,外而肌腠、皮毛、四肢、百骸,以供生命活动的需要。

其清中之浊者,经肺气的肃降作用,由三焦决渎而下行以达于肾。肾中之水为浊,其浊中之清者,经肾阳的气化作用,复上升于肺,重新参与机体的代谢》其浊中之浊者,变为尿液,下注膀胱,而后排出体外。

若邪热壅肺,肺气失于宣发肃降,津液输布失常,水道通调不利,不能下输于肾和膀胱,上窍闭则下窍不通,发为癃闭;或因肺热下移膀胱,以致上、下焦均为邪热壅阻,则尿闭不行。根据“上窍开则下窍自通”的理论,治疗时可用桔梗、紫菀、升麻、杏仁等开提肺气之品,俾肺气宣降,则自可通调水道,下输膀耽,而无停蓄闭阻之患。余曾治一翁,尿闭不通,已投五苓散,未效。询其病史,宿有咳喘十余年,遇冷辄发,闻其声息,呼吸粗促,喉间痰鸣气壅;望其形态,面容青苍,口唇、指甲紫绀,取端坐位,不敢睡卧。

自觉胸膺憋闷,呼吸不畅。遂以痰壅肺气、上盛下虚论治,用苏子降气汤以降气化痰,并加入桔梗、紫菀、杏仁以开提肺气,宣发与肃降并施,开上启下,一服奏功,小便得下,诸症亦得缓解。戊午年孟春,余与数友郊游,路遇一男童,小便不通,窘迫难忍,泪流满面。仓卒之间,不及处方取药,急拔田间蒜苗数株,水中洗净,于溪边青石板上打烂,绞汁数滴,滴入患儿鼻中,得嚏数声,小便应声而下,痛苦解除。

庚申年季秋,余访一友,适值其邻家女尿闭,邀余诊视。为救其急,遂取鹅羽一根,探其喉,连呕数声,吐出痰涎数口,小便竟也得通。余曾读《丹溪心法》,忆其言探吐可以“提其气,气升则水自降下,盖气承载其水也。”余也尝阅《谢映谇医案》,见其中亦云:“有因上窍吸而下窍之气不化者,用喑鼻法、探吐法,是求北风、开南牖之义,通其上窍而化之。”初时不信其验,至此方悟前贤之言不谬,始得其妙道矣。

疏肝利胆畅达枢机

肝属风木之脏,性宜升发冲和;胆为中精之腑,性宜通泄降下。表里相合,同主疏泄,有协调人体某些情志活动的功能和帮助脾胃熟腐运化的作用,并能调和气血、通利三焦水道。如失其条达之性,就会导致某些情志异常的变化,表现为抑郁或亢奋。抑郁则见胸胁胀满,郁郁寡欢,多愁善感,疑虑,甚则闷闷欲哭;亢奋则见急躁易怒,失眠多梦,头胀头痛,眩晕昏仆等症。肝气郁结,又可乘脾犯胃。脾胃受制,则受纳、运化功能失常,中焦气机阻滞,发生脘腹胀痛,呃逆呕吐或便溏腹泻。如气郁化火,灼伤血络,还可酿成吐血、妞血之患。

《医学求是》中指出肝木不升则克脾土,胆木不降则克胃土”;“肝木赖脾土之升,胆木赖胃土之降”。肝升胆降,才能运脾和胃。在叶天士的《临证指南医案》中也有关于肝和脾升、胆和胃降的例证。治肝之法,以条达为贵;治胆之法,以降泄为要。肝气犯胃,当疏肝和胃,可选柴胡疏肝散/肝气乘脾,应抑木扶土,宜用痛泻要方。倘气火亢盛,血热妄行,则需清气、降气,气凉则血自循经,气降则火不上升。

若湿热熏蒸,胆汁横流,泛溢肌肤,出现目*、身*、小便*等*疸症状或呕吐、纳呆、腹胀等壅滞脾胃之候,就要疏肝泄热,利胆降浊,冀湿热渗利,肝木清平,胆火下降,则冲和之气自可趋于平复。如浊阴在上,肝阳被遏,肝用不宣,应升不升,当降不降,症见脘痞胁胀,呕哕,呃逆,泛酸,吐涎,便垢不爽,舌苔白滑,脉沉弦而滞,则应远柔用刚,通阳降逆,以泄其浊,使清升浊降,而土木不相为害。

余常以连苏饮治疗肝胃不和所致诸症,疗效颇佳。本方系我院已故名医濮青宇所遗,用川连苦寒以降泄郁热,苏叶辛温以和胃气、散肝滞,吴茱萸温胃以降逆,肉豆蔻舒脾以升清,寓辛开苦降于一方,对反流性食管炎、食管贲门失弛缓症、慢性胃炎、功能性幽门梗阻、胃神经官能症、妊娠恶阻等见有抑郁、恼怒、胁胀、脘痛、呕恶、纳呆者,多能获效。伸景立四逆散、小柴胡汤等方,亦多为肝胆疏泄失职、少阳枢机不利诸证而设。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人活一口气,升降出入不停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