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过后,阳气升发,万物复苏,自然界呈现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而人体各方面的机能也会活跃起来。但与此同时,头面部的“小毛病”也会多起来,往往是出门吹风后,就出现头疼、头晕、眼睛干涩、流鼻血、牙龈出血等等。这究竟是什么惹的祸?
其实早在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中就有相关问题的解答:
“东风生于春,病在肝,俞在颈项。……故春气者,病在头。”
古人发现,不同季节的风,会影响到内在不同的脏腑。而春天的东风,对肝影响最大,颈项受风,头部最容易遭殃,会阻碍气血循环。再加上春天气机升发,阳气上冲,头部也是最容易受到影响的部位。
因此,新春养生要从“头”开始,重在疏通头部经络,清利头目。
“头为诸阳之会”
头面部是手足阳经的交汇之处。阳明经行于面部、额部;少阳经行于头侧部;太阳经行于面颊、头顶及头后部,而奇经八脉中的循行于背部正中的督脉从后往前,走头部正中。
由于头部阳经汇集,所以脏腑的火气都容易“上头”,比如春天易生的肝火会引发头晕、目赤肿痛;胃火会引起牙龈肿痛、口腔溃疡;心火盛会引起口舌生疮;肾的虚火会引起耳鸣、脱发等。
春天多梳头,疏通头部经络
《养生论》:“春三月,每朝梳头一二百下。”
头部疏通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梳头。梳头其实是一种道教的按摩导引术,古代称“引鬓发”。头为诸阳之会,梳头能升举清阳,使百脉调和。梳头的时候要用心,注意力放在感受头皮上,这样气血就会被导引起来。
每日晨起梳头,或者做头部按摩,可振奋督脉的阳气,帮助膀胱经排除体内的垃圾,疏通胆气,使人心情舒畅,消化好。还能祛风明目,健脑怡神,疏通血脉。
梳头小窍门
1、梳头时间以早晨最佳:早上是阳气生发之时,此时梳头可以促进阳气萌生,帮助气血流通,清利头目,防止春困的发生。
2、梳头方向要从前往后:从前额梳起,不论梳中间还是两侧,都应当经过前发际线,一直梳到颈后的发根处。
3、重点梳一梳经络循行部位:如头顶中线上的督脉、以及两侧各一寸左右的膀胱经,头两侧耳的上方的胆经。
梳头养生的核心其实是为了刺激头皮及头部经络。有时间的朋友还可以试试头部按摩或刮痧,借助九清榅樋按摩膏,通过按摩手法或工具准确的对头部经络穴位进行刺激,如重点刺激:百会、太阳、风池、神庭等穴,以此加强养生保健效果。
百会穴
首见于《针灸甲乙经》,归属督脉,别名“三阳五会”。意为百脉于此交会。有开窍醒脑、升提阳气、回阳固脱的作用,多用于头痛、头重脚轻、痔疮、血压异常、目眩失眠、焦躁等。
取穴方法:位于人体头顶正中心,通过两耳角直上连线中点,来简易取此穴。
太阳穴
属于经外奇穴,按揉止痛醒脑,减缓眼睛疲劳,头痛、目疾、口眼歪斜、鼻流浊涕等都可使用。
取穴方法: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就是太阳穴。
风池穴
为少阳胆经经穴,与阳维脉交会,祛风效果好,还具有清热发散、清脑安神、聪耳明目的作用。多用于偏头痛、眩晕、晕车晕船、失眠等。
取穴方法:后颈部,后头骨下,两条大筋外缘陷窝中,相当于耳垂平齐。
神庭穴
神庭出自《针灸甲乙经》。属督脉。又叫作天庭穴。具有清头散风、镇静安神的作用。可用于头晕、呕吐、头痛、失眠、鼻炎、目赤肿痛、记忆力减退等。
取穴方法:位于人体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
九清榅樋——温馨小提示九清榅樋提醒您:穴位按揉有技巧,由轻至重,逐渐加力,以能耐受为准,至有酸胀痛感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