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正处于三九天,这时,尽管太阳光热稍有增加,但入不敷出,便出现全年最低温度。
这会增加心脏负荷,而且冷暖不定还会引起冠状动脉痉挛,影响心脏血液供应,诱发心绞痛或心肌梗死。
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项目在年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冬季心血管患者死亡人数比夏天高41%。
另有数据表明,每年12月至次年2月,我国老年人发病率及死亡率比全年平均数高出4倍之多。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
更要注意小细节!
有时,一个动作
血管可能瞬间崩溃!
1.清晨猛地起床
上午6~10时,人的心血管壁在这个时间段最脆弱,70%~80%的心血管病猝发都在此时。
刚醒时,血压会快速上升。如果起床太快太猛,有可能造成血压突然升高,导致心血管病急性发作。
2.清晨冷水洗脸
冬季如果直接用自来水洗脸刷牙,对血管会有刺激,血管会突然收缩,一分钟内血压就会开始升高,很容易导致心绞痛发作。
3.猛回头
冬季气温较低,特别是遇到大风降温天气,寒冷会刺激人体血管收缩,猛然回头扭动颈部,会使颈动脉血液产生涡流,造成大脑供血不足或颈动脉硬化斑块脱落,堵塞脑血管造成急性脑中风。
4.热洗澡水浇头
气温低时,温热的洗澡水突然从头而至,身体会“措手不及”,引起头部及全身皮肤血管骤然扩张,大量血液集中在皮肤表面,导致心、脑等重要脏器急剧缺血,头晕、胸闷甚至心绞痛、心肌梗死等会随之找上门来。
5.用力排便
用力排便会增加腹内压力,增加氧的消耗,使心率加快,心血量增加和每分钟心搏出血量增多,给心脏增加负担。
特别是有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的老年人,排便时太急,屏气用力,容易导致血压骤然升高,诱发脑溢血。
6.气温低时外出不护头
人体热量大部分从头颈部散发,颈部受寒可能引发血管收缩和颈部肌肉痉挛。
对于本身就患有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基础性疾病或曾发生过脑梗塞的老人,出门更危险。
7.起床马上开窗户
许多老人起床后马上出门或者开窗,这一小小的举动却有可能成为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致命因素。
冬季早晨室外温度低,室内外温差大,刚从暖和的被窝离开就立即面对冷空气,寒冷可引导起冠状动脉收缩,导致心肌缺血,加重心脏负荷。
8.起夜太猛
晚上水喝多了,或有尿频、尿急症状,凌晨常会被憋醒。
晚上突然下地去厕所,膀胱迅速排空,加上受到外界的寒冷刺激,极易诱发低血压,引起大脑短暂性供血不足,导致排尿性晕厥。
9.吃饭狼吞虎咽
人在吃饭时,心脏的工作状态会发生变化,如心跳加快8%~10%,心脏射出的血量增加,舒张压(低压)降低,大约持续30~分钟。对于有基础心脏病(如冠心病)的人群,则可能会有心慌、不适等感觉,甚至可能出现心绞痛等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