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神经源性膀胱?
神经源性膀胱,各种病因引起的支配膀胱、尿道等影响排尿储尿的神经通路任何部位损伤,均可以导致不同程度的膀胱的储尿和/或排空发生障碍,即发生神经源性膀胱。
神经源性膀胱的危害?
那我们如何治疗呢?
促进膀胱排空,避免感染,保护肾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神经源性膀胱引起的尿潴留、尿失禁。
神志不清或是无法配合治疗;膀胱或尿路严重感染;严重前列腺肥大或肿瘤。
操作方法
1.排尿意识训练(意念排尿)每次放尿或导尿前5min,患者卧或坐于床上,指导其全身放松,想象自己在一个安静、宽敞的卫生间,听着潺潺的流水声,准备排尿,并试图自己排尿,然后由陪同人员缓缓放尿或导尿。想象过程中,强调患者利用全部感觉。每次放尿或导尿前均需进行。适用于不能自排小便的患者。
2.反射性排尿训练在导尿前半小时,患者坐位或卧于床上。通过寻找刺激点,如轻轻叩击耻骨上区或大腿上1/3内侧,牵拉阴毛、挤压阴蒂(茎)或用手刺激肛门诱发膀胱反射性收缩,产生排尿。反射性排尿仅适用于一些特殊病例,其前提是:逼尿肌、括约肌功能协调,膀胱收缩容易触发,且收缩时压力在安全范围,收缩时间足够,无尿失禁。如在排尿时膀胱内压力明显增加,超过40cmH2O时间过长,须配合药物降低逼尿肌张力或弃用该方法。
3.代偿性排尿训练Crede按压法:患者坐位或卧于床上,用拳头于脐下3cm深按压,并向耻骨方向滚动,动作缓慢柔和,同时嘱患者增加腹压帮助排尿。每次导尿或自排小便末时进行。
4.Valsalva屏气法:患者取坐位,身体前倾,屏气呼吸,增加腹压,向下用力做排便动作帮助排出尿液。此训练适用于逼尿肌和括约肌均活动不足的患者。对括约肌反射亢进;逼尿肌括约肌失协调;膀胱出口梗阻;膀胱-输尿管反流;颅内高压;尿道异常;患心律失常或心功能不全不适合行代偿性排尿训练。
5.盆底肌训练指患者有意识地反复收缩盆底肌群,增强支持尿道、膀胱、子宫和直肠的盆底肌肉力量,以增强控尿能力。适用于盆底肌尚有收缩功能的尿失禁患者。慎用于心律失常或心功能不全的患者、膀胱出血(血尿)、尿路感染急性期和肌张力过高者。
(1)患者在不收缩下肢、腹部及臀部肌肉的情况下自主收缩盆底肌肉(会阴及肛门括约肌),每次收缩维持5~10s,重复10~20次/组,每日3次。
(2)在指导患者呼吸训练时,嘱患者吸气时收缩肛门周围肌肉,维持5~10s,呼气时放松。重复10~20次/组,每日3组。
(3)患者可在桥式运动下做收缩肛门的动作,这时可用一些引导式话语帮助患者维持收缩肛门的动作(约5~10s),如让患者想象自己尿急,但找不到卫生间,要先憋住尿(想象疗法)。重复10~20次/组,每日3组。
(4)患者坐在椅子上,由后向前缓慢地把肛门、阴道、尿道周围等盆底肌收缩上提,感觉想阻止肛门排气,从1数到10,然后缓慢放松。重复10~20次/组,每日3组。
(5)患者可以坐在马桶上,两腿分开,开始排尿,中途有意识地收缩盆底肌肉,使尿流中断,如此反复排尿、止尿,重复5~10次,使盆底肌得到锻炼。每次自排小便时均进行。
敲重点!敲重点!
定时、定量饮水和定时排尿制度是各种膀胱训练的基础措施。
膀胱安全生理容量ml,每次饮水量以~ml为宜,以使其后排尿时的膀胱容量达到ml左右。每日总尿量ml左右。
饮水和排尿的间隔一般在1~3h,与体位和气温有关。卧位和气温低时排尿间隔缩短,反之延长。
注意事项
1.训练前必须做好评估,以判断是否可以进行训练。
2.训练前告知患者或其陪护训练的目的,提高患者配合的积极性。
3.训练要以患者不疲劳为宜。
4.训练时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及变化,患者出现不适应停止训练。
5.训练过程中要定时做好动态评估和相关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