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造瘘管是因尿道梗阻,在耻骨上做膀胱造瘘术,使尿液引流到体外,暂时的或永久性的解决病人排尿困难而留置的管道,需要定期更换,且需居家护理。
那么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如何在预防新冠肺炎的同时做好膀胱造瘘管的居家护理、预防并发症、缓解患者因不能就医产生的心理问题、科学合理的安排就医时机呢?
一、常规居家护理
1、防止堵管及泌尿感染的发生
首选确保患者每日饮水量在ml以上,防止堵管及泌尿系感染的发生。
造瘘管留置时间长,尿液结晶、沉渣较多时可使用(39-41度)生理盐水ml分2-3次根据患者感受先慢后快密闭式冲洗膀胱,冲洗期间严格无菌操作(冲洗液瓶口使用碘伏或安尔碘从里向外消*)。
对于造瘘口敷料常规3天更换一次,若敷料渗液、卷边及时更换。更换造瘘口敷料使用碘伏消*液从里向外(半径5cm)消*造瘘口周围皮肤,更换前后流动水下按七步洗手法(图1-1)洗手,洗手后用75%酒精湿巾擦拭双手,时间不少于15秒。
注意无菌操作,膀胱冲洗及更换造瘘口周围敷料由家中医学相关人员或学历较高的年轻家属完成。
图1-1
2、造瘘管及引流袋的选择
选用大小适宜、生物相容性好的纯硅胶三腔尿管(图2-1),其内腔大,引流更加顺畅,三腔接头便于进行膀胱冲洗。
引流袋选用管路较长的抗反流引流袋(图2-2),一方面避免频繁更换引流袋增加感染的风险,另一方面方便患者夜间的活动,避免翻身导致牵拉造成脱管。(注意三腔接头做好标识)
图2-1
图2-2
3、造瘘管定期更换
造瘘管到期必须及时更换,能否延长使用时间?
膀胱造瘘管原则是每月更换一次,因为疫情影响,可延长使用时间,不超过3个月。
应密切观察患者尿液的色、量、性质,患者有无发热、下腹部胀痛及堵管现象,若无不适可继续在家观察,等医院进行更换。
同时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因无法更换造瘘管,患者内心不免担心、紧张、焦虑,医院线上平台进行咨询,并及时将沟通结果告知患者,避免患者的心理紧张。
4、注重饮食
嘱患者进食高蛋白、低脂肪,高纤维素、清淡易消化饮食,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加强营养,预防便秘的发生。
此次疫情恰逢春节,且野生动物可能为中间宿主,禁食野味,肉蛋类需充分加热方可食用。
肉类及素食类应使用不同的菜板、刀具。
同时烹调食物前及饭前均应严格洗手,避免病从口入。对于高血压及糖尿病患者遵从相应饮食要求。
早睡早起,体力允许情况下可进行适度的体力锻炼,增强免疫力。
5、居家环境消*
防疫期间,患者及家属应做好居家环境消*,室内每日通风2次,每次30分钟。
使用物体表面消*时,使用浓度为mg/L的含氯消*剂,擦拭物体表面2次/日,地面2次/日。
患者非必要情况下尽量不外出,如若需要外出必须佩戴口罩,病情允许尽量减少乘坐电梯,随身携带75%酒精湿巾,如若接触公共区域物体表面,及时洗手或者用75%酒精擦拭。
外出采购家属应为身体素质较好的年轻家属。返回家中后及时进行手卫生,并更换衣物。
对于门把手、手机、钥匙、脚垫、鞋底等重点区域及物品及时喷洒或擦拭消*。切忌在室内喷洒酒精,以免引发火情。
二、造瘘管及引流管的固定
医院需要全力配合新冠肺炎的诊治工作,医院为高危区域,为避免交叉感染,非紧急情况尽量避免在此期间就诊。
因此妥善固定造瘘管,就显得尤为重要。
对于患者在家造瘘管及引流管的妥善固定我们给出以下方法。
穿刺部位更换敷料后,将3M加压固定胶带剪成如下(图3-1)所示,若无3M加压固定胶带可使用布的医用胶布代替。
膀胱造瘘管穿刺部位固定如(图3-2)所示。
图3-1
图3-2
造瘘管远端,三腔接头近端进行二次固定,将3M加压固定胶带剪成如(图4-1)所示,将①的固定贴于腹部平肚脐水平左侧或右侧皮肤上,将②固定胶带呈“Ω”形包裹造瘘管,形成“高举平台”,胶带其余部分平贴于下层固定胶布①上,如(图4-2)所示。
引流管和集尿袋需低于膀胱造瘘口,避免逆行感染。
图4-1
图4-2
图4-2
三、心理护理
患者因长期带管导致身心疲惫,对带管问题无法得到及时诊治、对新冠肺炎疫情的过分担忧,导致患者内心的焦虑、紧张情绪加重。
家属应允许患者宣泄情绪,并鼓励患者找到放松和娱乐的方法,安排好充分的休息和娱乐。
鼓励患者寻求亲友、家人、同事的支持和帮助。
四、把握就医时机
1、高热不退,患者高热不退经口服抗生素无效者;
2、管道滑脱;
3、管道堵塞;
4、尿色异常,脓尿、血尿;
5、下腹部坠痛。
如出现上述症状,及时通过网上预约挂号,医院就诊。
选医院就诊,并在此期间配合各个疫情检查点做好登记及体温筛查,带好口罩,做好个人防护。
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此时此刻的华人心系武汉、心系中国,疫情面前,让我们医患同心,相互鼓励,相信胜利的春天离我们为时不远。
参考文献:[1]张元霞,王丽,韩保健,等。老年人留置膀胱造瘘管常见问题及家庭护理对策[J].国际护理学杂志,,37(4):-[2]李学*,王元娇,新微微,等。延续护理在经皮微创膀胱造瘘术出院患者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