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科普工作委员会中国康复医学会康复科普
发现更多精彩
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和生活工作环境的变化,从事低头工作方式人群增多,颈椎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且发病年龄年轻化。
根据受累组织和结构的不同,颈椎病分为: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交感型、椎动脉型、其他型(主要指食道压迫型)。如果两种以上类型同时存在,称为“混合型”。
01
颈型颈椎病
颈项强直、疼痛,整个肩背疼痛发僵,不能做点头、仰头及转头活动,呈斜颈姿势。需要转颈时,躯干必须同时转动,还可出现头晕的症状。少数患者出现反射性肩臂手疼痛、胀麻,咳嗽或打喷嚏时症状不加重。
02
神经根型颈椎病
颈痛和颈部发僵是最早出现的症状,还可能出现肩部及肩胛骨内侧缘疼痛,上肢放射性疼痛或麻木。颈部活动、咳嗽、喷嚏、用力及深呼吸时症状加重。患侧上肢感觉沉重、握力减退,有时出现持物坠落。可有血管运动神经的症状,如手部肿胀等。后期可以出现肌肉萎缩。
03
脊髓型颈椎病
绝大部分患者首先出现一侧或双侧下肢麻木、沉重感,随后逐渐出现行走困难,下肢肌肉发紧、抬步慢,不能快走,上下楼梯时需要扶扶手。严重者步态不稳、行走困难。双脚有踩棉感。部分患者出现膀胱和直肠功能障碍,如排尿无力、尿频、尿急、尿不尽、尿失禁或尿潴留等排尿障碍,大便秘结,性功能减退。若病情进一步发展,患者须拄拐或借助他人搀扶才能行走,直至出现双下肢呈痉挛性瘫痪、卧床不起、生活无法自理。
04
交感型颈椎病
症状繁多,如头晕或眩晕、头痛或偏头痛、头沉、枕部痛,睡眠欠佳、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易集中、眼胀、干涩或多泪、视力变化、视物不清(眼前好象有雾)、耳鸣、耳堵、听力下降,鼻塞、过敏性鼻炎,咽部异物感、口干、心悸、胸闷、心率变化、心律失常、血压变化等。颈部活动多,长时间低头、电脑工作或劳累时明显,休息后好转。
05
椎动脉型颈椎病
可出现发作性眩晕,复视伴有眼震。有时伴随恶心、呕吐、耳鸣或听力下降,与颈部位置改变有关。下肢突然无力猝倒,但是意识清醒,多在头颈处于某一位置时发生。偶有肢体麻木、感觉异常。可出现一过性瘫痪,发作性昏迷。
“脖子痛”不等于颈椎病,医学专家认为,只有持续出现以下症状时,才会怀疑颈椎病,如经常歪脖子,反复“落枕”,手指麻木,颈部、枕部疼痛,不能转颈等。要确诊颈椎病,医院明确诊断。
如何预防颈椎病
01
严防急性头、颈、肩外伤
头颈部跌扑伤、碰击伤及挥鞭伤均易发生颈椎及其周围软组织损伤,直接或间接引起颈椎病,故应积极预防。
02
纠正生活中不良姿势
避免长时间低头工作,因为这种体位使颈部肌肉、韧带长时间受到牵拉而劳损,促使颈椎椎间盘发生退变。
03
预防慢性劳损
长期从事案头工作的人,应增加工间休息和活动时间,增强全身血液循环,消除局部肌肉疲劳,预防和缓解颈椎的劳损。
04
避免风寒、潮湿
夏天注意避免风扇、空调直接吹向颈部,出汗后不要直接吹冷风,或用冷水冲洗头颈部,或在凉枕上睡觉。
05
正确选择枕头高度
合适的枕头对预防和治疗颈椎病有重要意义。一般仰卧者枕高一拳,侧卧者枕高一拳半,约10CM。枕芯以荞麦皮为好,装填量要适当,以保持一定的硬度和弹性。弹性过大的枕头容易造成颈部肌肉的疲劳和损伤。习惯仰卧者最好在颈下垫一小枕头,以保持颈椎的生理弯曲。习惯侧卧者应将枕头充塞到面部与肩部的空隙中,以减轻颈部的负担。
06
医疗体育保健
无任何颈椎病的症状者,可以每日早、晚各数次进行缓慢屈、伸、左右侧屈及旋转颈部的运动。加强颈背肌肉等长抗阻收缩锻炼。
作者:张士伟
单位:医院
编辑:王立霞
中国康复医学会作为全国获得年中宣部、科技部、中国科协联合表彰“全国科普工作先进集体”的为数不多的学会组织之一,长期致力于打造“科普之翼”,凝聚以科普工作委员会为主干力量以及70多个分支机构康复同仁的共同努力,建立全国30余个科普示范基地,开展康复科普推广、学术培训与科技志愿服务等系列活动,及时、全方位的向全生命周期人群传播康复科技成果及健康知识,指引大众了解更多科学的防病治病知识,正确的认识疾病、了解康复、理解健康,努力融合现代化、信息化、智能化协同发展,借助多样化媒体平台,动员全社会力量,构建具有康复特色的现代化康复科普工作体系,形成符合创新型国家水平的康复科普工作新格局。
本平台所有科普作品仅供学习交流,作品版权归中国康复医学会科学普及工作委员会所有,请勿随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