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颈梗阻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上海爷叔的开挂人生一天到晚不干ldqu [复制链接]

1#
北京最好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news/ylzx/bjzkhbzy/

提起上海,你能想到什么?是见证沧桑巨变的外滩,烟火气弥漫的老弄堂,还是高楼林立的陆家嘴?ICphoto编辑团队最近探访了一位上海老爷叔:他生于年,在繁华都市中守护自己的一方天地。你以为这是一位平平无奇的小人物,但他的故事,远比精彩更传奇。

还没出娘胎就救了全家,自学玩吉他被选中跟刘欢还有那英组乐队,英文讲不利索也敢从美国闯到南非,业余驯狗轻松连拿两届冠*......啥人生啊,全是亮点!

在上海*浦区肇周路80号,有家“小广东乐器修理铺”,这间21年历史的小店藏在繁华魔都的小角落,与街道对面新建中的楼房一对比,恍若穿越时空而来,店主本人“小广东”,就是故事的主人公。

“小广东”冯顺成和他的修理铺

“我现在很困惑,几乎每天都有客人来找,有时候我不在就去敲邻居的门,别人都有意见啦!”谈起最近的“出名”,这是“小广东”说的第一句话。“小广东”本名冯顺成,典型的上海老爷叔,有活时专心修琴,闲暇时爱跟路人聊天,约上三五好友搞个小演出,脸上总是挂着笑容。近来因为几篇报道,许多年轻人都被他传奇一般的人生迷住了,加上五湖四海找他修琴的人,曾经“叱咤”百乐门的爷叔已经走在“复出”的道路上了。

“小广东”与来修琴的客人交谈

■“太平轮”沉没了,“小广东”诞生了

要说起爷叔的一生,开篇就是不平凡的故事。年初,在沪做生意的香港一家人用四根金条换了四张船票,准备乘船赴港,出发之前,母亲发现自己怀孕,因为之前失去过两个孩子,这次,为了不冒一点风险,母亲坚决放弃行程,一家人继续留在上海,后来,那艘名叫“太平轮”的客轮意外沉没了。生于新中国成立之际,为取“心想事成”之意,母亲为“小广东”起名“顺成”,至于为何叫“小广东”,那必然是因为一家人的口音——无论在沪多久还是改不掉的粤语腔。

童年时期的“小广东”是个顽皮好奇宝宝,对一切都充满了兴趣,什么好东西在他手里都能给拆了,但与熊孩子不同,他是“拆建专家”,拆完的东西能完好复原,当然也不是每次都成功,好在母亲采取的是开明的启发式教育,发现他在拆东西也不会狠狠揭穿,反而假装没看见,给他空间享受拆装,完了再来一通“教训”。

发明家的童年故事里,“拆拆装装”好像是固有情节,比如福特汽车公司创始人福特、安卓系统创始人安迪-鲁宾;成功人士的背后,“硬核母亲”仿佛是标配,比如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那么问题来了,爱鼓捣东西,身后还有个助推妈妈,这样的孩子就一定会走向叛逆,不管不顾地辍学追求“成功”吗?“小广东”并没有走俗套的路线,相反地还用聪明劲儿在玩与学之间找到了平衡:“那些写作业到半夜的人都没有用心用脑在读书”,“真正放松学东西的话是很快也很快乐的”。初一初二没怎么好好念书的他,初三怕留级了才开始补课,稍微认真学习就秒掉一帮苦读的同学们,你说气人不气人?

■弹琴与修琴之间

上世纪80年代流行“走穴”,当时的“小广东”也顶着一头长发、穿着时髦喇叭裤、背把吉他全国各地跑,去过深圳、广州、乌鲁木齐甚至拉萨,给刘欢、刘晓庆伴奏,尝试过自己跟好兄弟组乐队,而最记忆深刻的便是有次跟那英在山东滕县演出,一出场就有人朝台上扔烟头,而那英当即面无表情地捡起烟头又丢回了台下。四处奔波,他遇过北方冬夜冻死在路边的醉汉,拿着60块的酬劳吃了一百块的夜宵,看尽人世繁华,早早历经了沧桑,必然终生难忘。

爷叔乐队在朋友的服装店门口演出,

真光路号

后来偶然看到澳大利亚吉他学校的招生消息,“小广东”录了盘磁带寄过去决定试试,没想到还真被录取了,怀抱雄心远渡重洋。学期快结束时他自信满满地问老师:“我水平可还行吗?”得到的答案却是:“中下吧”。于是他撂挑子不干了:只是平平无奇,还有什么好弹?干脆改修琴!澳洲修了两年,“小广东”又跑到美国旧金山,在那里他遇到了印度裔修琴大师John。当时人家不信他懂乐器,小广东当下选了块木头和三样工具,闭门两天就做出一把琴。自此他半偷师地开始学艺,这才算是真正踏进了修理乐器的世界。技能到手,“小广东”又呆不住了,一鼓作气飞到南非海港德本,准备在那靠修琴手艺赚钱,兜兜转转一年多没什么起色,最终选择了回家。

修理铺门口挂着的中英文说明,

全部由小广东手写

“在那些外国人眼里我就是个工人,琴修再好也就那个样子,但在上海,大家都很欣赏我”。回到故乡,“小广东”的自信也回归了,虽然不是专业出身,但小广东绝对称得上多才多艺:熟稔半导体,精通木工,油漆工,擅长二胡,吉他,钢琴,手风琴和夏威夷吉他,修琴更不在话下。那回国应该做什么呢?转身游离在时代变迁之外,“小广东”选择开间小铺子沉沦。埋头干事,他不在乎自己是不是能出名,只为自己做出的东西而欣喜。

是金子总会发光,“小广东”回来开店后,几乎就不怎么出上海了,但“上海滩修琴No.1”的名声却传遍全国,经常有外地人慕名拜访,甚至还有客户为他买好高铁票请他去外地。最近“小广东”第一次坐上高铁,也是为了修琴。

■天籁制造间

“小广东”乐器修理铺很小很旧,窄到两个人并排得侧身才能通过,店里挂满了各种乐器,小提琴、吉他、琵琶、二胡等等,但说起最宝贝的,必须是那把夏威夷吉他。四十几年前,小广东在一个工地用一包烟换来别人拆下来的门框,取最上头的木材自己动手做了把夏威夷吉他,没想到音色出乎意料的好,后来美元卖给了当时移民美国的朋友,几年前在机缘巧合下,“小广东”又接回了这把跨过太平洋的琴,给它包裹上锡纸,镶上几颗朋友赞助的翡翠,因此,这琴虽不名贵,却最为特别。用它弹起《鸽子》,小广东很专注:“每次弹都好像是琴在唱歌,很有回忆的”。

传说中的“爷叔版夏威夷吉他”

偶尔跟老朋友、从前的学生组队,“小广东”拉拉弹弹乐在其中。他不想把店扩张,连街道要帮他免费装修也没得到网上粉丝们的同意,大家不愿现代化的修缮让老爷叔的一方天地失了味道,爷叔本人也欣然接纳了后援团的意见。“小广东”开店的原则就是不接急单,乐器进来就是“无期徒刑”。因为手艺好,赢得老客们信任,也从不被催促,自由到有时候店开着开着,可能就因为朋友开车路过邀请,就开心跑去农家乐而暂时歇业了。

看似不认真营业,但小广东对待音乐绝对是专注的,他定制琴必须用国外空运来的好木头,“木头年份都会影响到音色”,手工绕线圈耗时间也有难度,但一把好琴值得等待,所以即便一把琴好几万,客人们也买得心服口服。

爷叔独奏

■爷叔的“意难平”

每个阶段,“小广东”似乎都乘着时代的东风过得有滋有味,但依然躲不过“意难平”的叹息。爷叔年轻时候也是一枚风度翩翩的“天秤男”,谈过一段异国恋,也受人家影响喜欢上了驯狗,即便后来在澳洲求学买不起狗,他就跑去做动物组织的志愿者,在照顾待小动物之余,他悄悄训练这些小家伙,结果经他手的狗狗全都因为讨人类欢心找到了新主人。刚回到上海的时候,“小广东”弄来14只吉娃娃出售,唯独剩一只小可怜没人要,他便带回了家,就叫它“娃娃”,驯着驯着“娃娃”就拿了两届宠物大赛的冠*,搞得第三届没人敢应战,比赛也因此取消了。

后来只要有邀请,他就会带着娃娃去四处演出,“娃娃”简直成了当时百乐门等夜场的宠物明星。后来一次演出回到家后,娃娃突然就死了,小广东这才惊觉,娃娃已经18岁了,早就不年轻了......那晚的经历似乎历历在目,“小广东”深深叹了口气,抬起头不让眼眶里的泪掉下来,他说那时候正是深夜,不敢惊动妻女,于是自己默默抽了根烟,上了三柱香,然后找了块红布包裹“娃娃”的遗体,悄悄下楼埋在了一棵葡萄树下。“娃娃”走的事情瞒了女儿三个月,再后来,女儿长大开了间狗狗生活馆,似乎也是一种情感的延续。

年轻时候的“小广东”与“娃娃”

■随心所欲是最大的享受

听“小广东”娓娓道来他的人生,仿佛在翻一本人物传记,眼前的光头爷叔脸上总挂着微笑,身姿挺拔精神矍铄,一点不像已过七旬的老人。他在玩乐之间修成了大师,却并不只沉迷于此,所有新奇有趣的他都想尝试,提到一家媒体采访,他说:“他们要用无人机拍我,我觉得蛮好玩的,也没接触过,就答应了。”看,即使到这个年纪,爷叔孩童般的赤子之心也从未走远。

虽然爱自由,但自由也是有限度的。“我玩了一辈子,但前提是有能力养活家人和自己”,爷叔的分寸感很明确,他爱玩,也有能力玩出花样,但哪怕干一行成一行,他也不愿意深究,因为“花花世界”太美好,他需要留出时间去感受更多。

“小广东”与妻子

爷叔乐队与粉丝团

ISee魔都

沪上故事知多少?ICphoto编辑团队倾力打造海派文化宣传“阵地”,通过镜头讲述那些你熟悉或陌生的魔都文化。游走弄堂,带你看不一样的上海;搜索街头,看小人物的不凡人生;访谈名家,一起聆听上海er的故事。欢迎搜索并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