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峰塔区块承载了“西湖十景”中的雷峰夕照和南屏晚钟,两景相对而望,客流量大,交通拥堵、公交难行、停车难等问题突显。为此,西湖风景名胜区组建雷峰塔景区堵点治理专班,通过科学规划、综合施策,于年年底前顺利实施相关改造提升工程项目,完成预期治理目标,打通了雷峰塔区域交通“肠梗阻”,实现了区块总体道路通行能力提升,春节期间实际运行成效显著。
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
挖掘出有限道路资源的“潜力”
米非机动车道移位并拓宽机动车道增至3车道,提高通行效率,施划米潮汐车道高峰时期灵活通行。
▲施工整治中
改造提升公交站点,总计施工面积平方米,绿化调整提升平方米,消除了非机动车与机动车交叉通行安全隐患及公交车停靠进出引起的堵路瓶颈隐患,经测算公交运送速度每小时提升0.26公里。
通过主流打车软件升级设置乘客与司机固定上下客点2处,减少人为拥堵因素,大幅提升了游客出行效率。
▲整治后
创新科技管理手段
利用数字赋能实现交通疏导
充分利用数字赋能,实现提前分流、前置控流、诱导停车、个性游线自主规划等交通疏导功能:南山路、虎跑路、玉皇山路等主要路口设置4处过境交通分流指示牌,提前分流车辆减轻通行压力。
根据道路的车流情况,智能控制拥堵路段前后的信号灯时长,减轻拥堵压力。周边10余处停车场实时数据陆续接入城市大脑系统,显示周边停车位余量;在沿途主要路段设置了8处停车场诱导显示系统,方便游客便捷分流停车;引入触摸式一体机并开发一套贴合雷峰塔区域出行需求的导览软件,实现游客自主快速便捷出行。
立足各类服务与管理平台
升级“软”服务和“软”治理
充分利用雷峰塔区块*群服务驿站、微笑亭等场所,组建“凤凰岗”管理服务平台,打造“最多跑一次”*员一线实践活动“微”阵地。
联合公安、交警、运管、执法、属地单位、志愿者等力量实现了*建宣教、智慧导览、便民服务、旅游休憩、文化传承、应急救援等功能有机融合。
这些“组合拳”的出击,打通了雷峰塔区域交通“肠梗阻”,拥堵指数、公交平均行车延误率明显下降,有效缓解了市民出行难问题。在刚结束的春节长假中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春节期间,平均拥堵指数1.90,均速23.53km/h,与年国庆节相比,拥堵指数降低35%,均速提升1.8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