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尿管肿瘤按性质可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良性输尿管肿瘤如息肉,恶性肿瘤如移行细胞癌、移行细胞合并鳞状上皮癌、黏液癌等。
患者一般发病年龄为20岁~90岁,男性比女性多,约为4∶1。原发性输尿管肿瘤起源于输尿管本身,以恶性肿瘤居多,其中大多数(90%)为移行细胞癌。
病因
输尿管肿瘤的病因尚未完全明了。与肾盂及膀胱肿瘤相似,吸烟、饮用咖啡、滥用镇痛药、某些特殊职业、慢性炎症、积水、结石、使用环磷酰胺化疗、遗传等多种因素都与输尿管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
临床表现
1.间歇性无痛性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发生率为70%~95%。腰痛症状并不常见,发生率为8%~40%,这可能与肿瘤自身或血块阻塞有关。
2.肿瘤梗阻可导致肾积水,患侧肾功能下降。
3.血块下行可引起肾绞痛。
4.还有一部分患者(约为10%)在诊断时可能无症状,为体格检查时经超声发现肾积水而就诊。
辅助检查
1.彩超发现肾积水,梗阻段上方输尿管扩张,彩超可发现较大的输尿管肿瘤。
2.静脉肾盂造影可见输尿管扩张及肾积水,完全梗阻时患侧肾脏不显影。
3.CT或MR(磁共振)发现输尿管实性占位,出现梗阻段上方输尿管扩张及肾盂积水,肾皮质变薄。
4.膀胱镜输尿管镜活检可以确诊。
诊断依据
1.血尿。
2.膀胱镜检查见输尿管口喷血、下段肿瘤可从管口脱出。
3.输尿管镜检查并组织活检。
4.CT或MRI(磁共振成像)肾盂输尿管成像。
介入治疗
绝大多数输尿管上皮性肿瘤为恶性,对于对侧肾功能良好的病例,一般都主张根治性手术切除。肾脏输尿管全长及部分膀胱切除术是治疗输尿管肿瘤的经典术式,对于输尿管肿瘤TNM(肿瘤分期系统)为Ⅲ期或Ⅳ期患者,以及合并内科疾病、口服抗凝药、年龄较大的患者,可以采用介入治疗。
介入治疗包括肿瘤血管造影并化疗栓塞术、输尿管放射性碘-(I)粒子链植入术(如左图)。输尿管上段肿瘤行同侧肾动脉、肾上腺动脉、精索动脉造影,输尿管中下段肿瘤行肠系膜下动脉、同侧腰动脉、髂内动脉造影,显示肿瘤血管,超选择肿瘤血管或无功能患侧肾的肾动脉主干,应用铂类化疗药加碘化油、聚乙烯醇微粒栓塞至血流阻断。输尿管粒子链植入是经患侧肾脏穿刺,输尿管造影,显示肿瘤梗阻段,植入I粒子链,体外固定。
经导管行肿瘤供血动脉灌注化疗加栓塞术用于输尿管肿瘤的治疗,不仅能最大程度减轻化疗的全身反应,同时将化疗与栓塞结合在一起,能够延长化疗药物在肿瘤组织里的释放时间,也使肿瘤组织因血管栓塞而缺血坏死,两者结合可以显著增强临床疗效。
I半衰期为59.6天,粒子的剂量分布与距离平方呈反比下降。因此,粒子在肿瘤种植局部剂量较高,产生的γ射线可抑制恶性肿瘤的有丝分裂及增殖,杀伤肿瘤细胞;而射线穿透能力弱,对周围正常组织损伤小,患者和医务人员容易防护。I粒子具有放射作用持续、安全性高的优点,且操作简单、创伤小,合并有全身系统性疾病的高龄患者可以耐受。
输尿管肿瘤通过肿瘤供血血管的化疗栓塞及输尿管肿瘤区I粒子链植入,肿瘤体积缩小明显,肿瘤活性降低,输尿管恢复通畅。
(本文刊载于医药卫生报第期)
好文推荐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