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年8月25-29日,欧洲心脏病学年会在德国慕尼黑举行。ESC年会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且最具影响力的心血管学术会议。CCMTV临床频道有幸在会医院刘文玲主任进行采访,分享有关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脏性猝死预防的前沿进展。
▲详情点击视频观看
内容摘要
肥厚型心肌病猝死的现状及预防
肥厚型心肌病发病率高,猝死发生率每年为8%。如今,一级预防仍存在相应问题。猝死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患者较为年轻、Holter里检出的非持续性室速、左室壁厚度≥30mm、具有猝死家族史、患者有晕厥病史、左房直径及房颤以及运动后血压不能正常升高等。随着危险因素增多,猝死风险会增高。
肥厚型心肌病猝死的国际评分标准及调整
国际上采用公式计算风险数值,得出分数大于等于6%的考虑植入ICD,作为一级预防;在4%到6%的也可以植入;而小于4%的不主张植入。
肥厚型心肌病为遗传性心脏病,55%以上具有遗传性,所以有些儿童发病较早,青春期发病较多,现有的危险因素和评估并不适用于儿童。有研究表明,ESC中对评估肥厚型心肌病猝死的评分系统不适用于16岁以下的孩子,建议要做儿童专门的评估系统。
关于肥厚型心肌病猝死风险评估的新观点
近年来对评估猝死的危险因素里,把核磁检查轧延迟显像作为阳性作为一个猝死的指标,研究认为它是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有意大利学者的研究报告采用了心脏核磁检查轧延迟显像,针对中低位患者预测其五年猝死,发现该组病例阳性率为92%。
▼
国外学者还有题为“肥厚不存在了,是否还存在猝死风险?”的研究,想要了解更多新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