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感染检测方法及其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多种上胃肠道疾病密切相关,并与一些胃肠外疾病具有相关性,准确的检测幽门螺杆菌是规范化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前提。幽门螺杆菌是一种革兰染色阴性螺旋状细菌,其感染人体后定植于胃型上皮(胃和有胃化生的十二指肠黏膜),当环境不适合时细菌可发生球形变。幽门螺杆菌可产生相对特异的尿素酶,后者可分解尿素产生氨和二氧化碳。部分幽门螺杆菌可随胃型上皮代谢脱落而失去定植,从粪便排出。幽门螺杆菌可激发机体免疫反应,产生相应抗体。针对幽门螺杆菌的这些生物学特性,已开发出多种用于幽门螺杆菌感染检测的方法,每一种检测方法都具有其各自的特点,合理的结合各种方法的特点及患者个体情况而进行检测有利于提高检测和诊断的准确性。
一、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检测方法
1.常用的侵入性及非侵入性检测方法
根据检测方法是否需要通过内镜检查,可以将幽门螺杆菌的检测方法分为侵入性和非侵入性方法。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放大窄波长内镜、共聚焦显微内镜在临床的应用,使得在体观察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内镜下征象(汇集小静脉不规则排列和结节状胃炎等)成为可能,但该方法需要相关的检测设备,检测医师需经过培训,因此在临床未普遍开展。
常用幽门螺杆菌感染检测方法
侵入性/非侵入性
是否可行抗生素耐药性检测
组织学染色
侵入性
否
快速尿素酶试验
侵入性
否
细菌培养
侵入性
是
内镜
侵入性
否
分子学方法
侵入性/非侵入性
是
血清学
非侵入性
否
尿素呼气试验
非侵入性
否
粪便抗原检测
非侵入性
是
2.不同检测方法的原理
根据检测方法的原理,可将幽门螺杆菌检测方法分为微生物学方法、形态学方法、尿素酶依赖方法、血清学方法和分子检测方法等。微生物学方法主要为细菌分离培养,该方法是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金标准”;形态学方法主要包括组织病理染色、涂片染色等;尿素酶依赖方法主要包括尿素呼气试验、快速尿素酶试验等;血清学方法主要包括ELISA检测法、酶免法等;分子检测可通过胃黏膜组织、胃液、粪便等进行。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在幽门螺杆菌感染检测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并显示出良好的发展前景。特别是由于分子生物学技术的高通量特性,可以在做出幽门螺杆菌感染诊断的同时,给出有关幽门螺杆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药物敏感性等重要信息;也由于分子生物学技术具有所用样品量少和检测敏感性高等特点,使既往的许多侵入性检测方法转变为了非侵入性检测方法。
二、幽门螺杆菌感染检测中应注意的问题
1.不同检测试剂的准确度存在差异,任何检测方法本身都存在假阴性或假阳性可能,临床检测中所应用的试剂和方法应经过验证。
幽门螺杆菌是已知所有病原菌中菌株间差异最大的一种细菌,由于不同地域、不同人群感染菌的菌株可能在基因特征和抗原表型等方面具有明显的差异,从而影响到相关检测方法应用结果的一致性。因此,当一种新的幽门螺杆菌检测方法被引入一个新的人群时,需要进行充分的方法学评价,必要时还会根据特定人群中检测方法评价中发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方法学改进。不同检测方法、不同生产企业产品、不同用户对检测方法的应用都会影响幽门螺杆菌检测的效果。
2.影响幽门螺杆菌检测结果的相关临床因素
药物因素:抗生素、铋剂和某些有治疗幽门螺杆菌作用的中药(还包括含有*莲、大*等清热解*成分的中成药或者汤药)的应用可导致幽门螺杆菌检测出现假阴性结果,尤其对于尿素酶依赖试验(如呼气试验),应在停用上述药物至少4周后进行检测,而服用抑酸剂(主要指质子泵抑制剂)者应在至少停药2周后进行检测。抗酸剂对幽门螺杆菌检测的敏感性没有影响。
药物可致幽门螺杆菌变形(球样改变),当组织学检查发现有中性粒细胞浸润时,大多数这种球样菌是幽门螺杆菌,结合幽门螺杆菌抗体检测可以明确证实是否感染幽门螺杆菌。
不同临床疾病对检测结果影响:
消化性溃疡活动出血、胃恶性肿瘤、伴有弥漫性肠化生的重度萎缩性胃炎、胆汁反流性胃炎,由于胃内细菌负荷量减少,可能会导致检测结果假阴性。
活动性消化性溃疡患者排除解热镇痛药(如退热药)和(或)阿司匹林因素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可能性95%,在这种情况下,如幽门螺杆菌检测阴性,要高度怀疑假阴性可能,在不同时间或采用多种方法检测可取得更可靠结果。
胃动力异常可能导致呼气试验检测结果不准确,尿素试剂经尿素酶分解产生的HCO3-需在胃肠道吸收,胃动力较强者呼气试验的峰值提前,胃动力减弱者检测的峰值延迟(如存在幽门梗阻及胃轻瘫),从而导致呼气试验假阴性的结果。
胃部分切除术后患者采用呼气试验检测幽门螺杆菌结果不可靠,由于受肠道其他产尿素酶细菌的影响可能出现假阳性结果,宜采用快速尿素酶试验、组织学染色或者粪便抗原检测等方法检测。
对于因消化不良症状而接受内镜检查患者,有研究显示当内镜下观察没有发现明显的可见病变时,其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与内镜下有可见病变患者无明显差异,因此对于内镜检查没有发现明显病变的消化不良患者也应当进行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检测。
3.临床常用不同检测方法的应用特点
快速尿素酶试验:适用于需要接受内镜活检的患者,该方法价格便宜、可快速获得检测结果,如果分别从胃窦和胃体取材进行检测,可以提高检测的敏感性,但对于治疗后复查的患者,不建议应用该方法进行根除治疗结果的判断。对于质量合格的检测试剂,其检测结果的假阴性发生率远高于假阳性率,当检测结果阴性时并不能排除幽门螺杆菌感染;应注意一些其他产尿素酶的细菌可能导致检测假阳性的结果。
组织学染色:多数感染者可以通过胃黏膜组织学染色的方法进行诊断。当胃黏膜组织学检查提示炎性反应明显尤其是伴有活动性而HE染色切片未找见幽门螺杆菌时,可采用特殊辅助染色。肠化生黏膜表面通常无幽门螺杆菌定植,宜在非化生处寻找。取自溃疡底部(苔)、肿瘤的组织亦无幽门螺杆菌定植。
尿素呼气试验:是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最好的非侵入性方法,可反映全胃幽门螺杆菌感染状况,克服细菌“灶性”分布的差异,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以活检检测取材的点的局限性。在治疗后判断幽门螺杆菌是否根除时,建议首选呼气试验方法。应注意当检测值接近临界值附近时结果不可靠,检测结果可能为假阴性或者假阳性,需择期再次检测或采用其他方法检测。
血清抗体检测:可以反映一段时间内幽门螺杆菌感染状况;是唯一不受近期用药和胃内局部病变影响的检测方法。但只有在被检测地区经过临床验证的试剂盒才能够用于该地区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检测。血清抗体定性检测不能用于治疗后的复查。另外,血清抗体检测可能与其他细菌抗原有交叉反应,对于患病率低的地区血清抗体检测阴性预测值高,患病率高的地区检测阳性预测值高。血清学方法在消化性溃疡活动出血、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伴有弥漫性肠化生的重度萎缩性胃炎情况下可作为现症感染的诊断手段,尤其当其他检测方法检测结果阴性时。
4.细菌耐药性检测
在有条件情况下,如能够在患者首次治疗之前即进行细菌耐药性检测,有利于减少耐药抗生素的不适当应用,减少耐药菌的产生。而对于反复治疗失败的患者,细菌耐药性检测有助于指导患者的个体化治疗。
国际共识中建议,在克拉霉素高耐药地区(耐药率15%),当一线治疗准备应用含有克拉霉素的方案时,建议在治疗前先进行细菌对克拉霉素的耐药性检测,检测方法可以采用通过细菌培养的耐药性检测或者分子生物学检测(细菌耐药基因检测)。当首次治疗失败后,对于不准备接受含铋剂标准四联疗法(四环素、甲硝唑方案)的患者,如患者因病情需要接受内镜检查,建议同时进行细菌耐药性检测以指导进一步的治疗。
5.根除治疗后疗效的判断
根除治疗后应明确细菌是否被根除。中国人群即是幽门螺杆菌高感染率群体,同时也是一个对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常用抗生素高耐药率群体,由于幽门螺杆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导致一线根除治疗的成功率逐年降低,因此感染者根除治疗后,无论其相关临床症状是否缓解,均应再次进行相关检测,以明确细菌是否被成功根除。
国内外共识均建议首选呼气试验检测判断治疗后细菌根除情况,应在患者停用根除治疗药物至少4周后进行相关检测。有些患者,在停用根除治疗药物后,由于病情需要可能还需要继续服用一些治疗药物,如质子泵抑制剂、黏膜保护剂、中药等,应注意检测前患者是否停用了这些药物及停用时间是否足够,以避免假阴性结果的出现。
对于停用所有药物至少4周后进行检测结果阴性的患者,仍有可能出现检测结果假阴性情况,可以建议患者间隔一段时间重复检测,进一步明确细菌根除情况,尤其对于患有具有强烈根除治疗指征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疾病(如消化性溃疡、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患者。
成大夫---成虹医生: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已经从事幽门螺杆菌相关研究数十年,主要涉及细菌耐药,检测及其治疗。历任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幽门螺杆菌学组秘书、副组长,曾多次参加中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意见的制定。
《成大夫精准治疗幽门螺杆菌工作室》借由国内最先进的基因检测和先进的内镜检查技术,专人专案根除致癌因子。咨询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