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cologistLink
链接·交流·合作
年06月19日,由赛生医药(中国)有限公司主办,医者纵横多学科平台承办的“e连线”“胃”来可期线上MDT正式举办。会议借助医者纵横网络会议平台在北京、深圳、苏州和绍兴同步直播进行。本次会议邀医院季加孚教授、医院何裕隆教授担任会议主席,医院李子禹教授担任大会主持。特邀嘉宾有医院张常华教授团队、医院朱新国教授团队、医院陶锋教授团队。
“胃”来可期参会会场
医院
本次会议共讨论了一个专题,两个病例,
下面和小编一起来回顾一下吧!
专题报告3T胃肠肿瘤"免疫+"全程化管理--带瘤生存不再是梦
第一个专题报告是由浙江大学医院方勇教授分享的3T胃肠肿瘤"免疫+"全程化管理--带瘤生存不再是梦。具体内容如下:
胃肠肿瘤患者全程化管理概述
全程管理是一种新的理念和治疗策略,就是贯穿从疾病诊断到康复的全过程,从简单的患者管理提升到疾病的全程管理,然后变成一种健康管理。
胃肠肿瘤综合治疗需要多学科参与,包括手术治疗、放化疗以及免疫、营养、康复等手段。
免疫治疗是胃肠肿瘤全程化管理治疗中
重要治疗手段之一
肿瘤免疫治疗中的三个原理:针对免疫逃逸的免疫正常化;针对肿瘤微环境的治疗局部化;重建免疫反应。
胸腺法新是T细胞催化剂
为肿瘤患者带来双重获益
胸腺法新(Tα1)是T细胞的催化剂,对肿瘤细胞有直接杀伤作用,为肿瘤患者带来双重获益;动物研究表明:胸腺法新显著增加IFN-γ水平减少肿瘤大小和重量。
胸腺法新全面守护:降低不良反应发生,提高新辅助化疗耐受性;胸腺法新协同增效:显著改善结肠癌术后化疗患者5年生存率,6个月使用延长PFS、OS。
胸腺法新联合治疗提高肿瘤患者NLR比值降低比例,并显著延长无复发生存期RFS、总体生存时间OS。
总结
浙江大学医院
病例一局部进展期胃癌多学科综合治疗
第一个病例是由医院朱新国教授团队的蒋林华主治医师分享的一例因“上腹部不适半年余”入院就诊的63岁男性患者。具体诊疗过程如下:
诊疗过程
入院检查
专科情况:腹平,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未见腹壁静脉曲张。触诊软,肝脾肋下未及,剑突下轻度压痛,全腹未及反跳痛、肌紧张,未及明显包块。叩诊鼓音,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
胃镜(-03-16):
食道:距门齿35cm处可见一20*50mm大小肿物凸入,表面不规则隆起,根部近贲门处。
贲门:见不规则隆起累及胃体小弯侧,大小约30*40*50mm,表面有污秽及陈旧性出血,组织脆易出血。
病理诊断:食道:腺癌伴糜烂;胃体:低分化腺癌伴糜烂、坏死。
胃癌MDT讨论与治疗
诊断:胃底贲门癌cT4a-bN+M0(III-IVA期)
建议:新辅助放化疗
-3-28、-4-19、-5-12行替吉奥+奥沙利铂+紫杉醇方案化疗3个周期。
病灶显示较前缓解。
胃癌MDT讨论与治疗
诊断:胃底贲门癌cT4a-bN+M0(III-IVA期)
建议:(1)手术探查
化疗经过:-6-4、06-28再次行替吉奥+奥沙利铂+紫杉醇方案化疗2周期。
复查CT评估化疗效果(-6-27):贲门K化疗后复查:食管贲门处胃壁稍增厚;
胃周淋巴结肿大,较前相仿;双肾囊肿、胆囊结石,较前相仿;肝内点状钙化灶;
心包积液。
复查胃镜(-6-29):食道:距门齿35cm处可见一0.2*0.5cm大小肿物,表面凹凸不规则。
贲门:开合佳,胃底胃体后壁见一巨大溃疡,大小约4*4cm,中央覆白苔,边缘粘膜充血水肿。
胃镜病理:胃底粘膜:中度慢性浅表性炎伴肠化,另见炎性渗出、坏死。
治疗期间肿瘤指标变化:均恢复至正常范围内
胃癌MDT讨论与治疗
诊断:胃底贲门癌cT4a-bN+M0(III-IVA期)
建议:(1)手术探查
术前复查增强CT(-7-17):胃k化疗后复查:病情较前(-06-27)进展
-07-23在全麻下行腹腔镜探查+胃癌根治术、D2、全胃切除(Roux-en-Y吻合)。
术中腹盆腔无明显转移性结节,肝脏未见明显转移性结节,肿瘤位于贲门下胃体小弯侧及胃体后壁,胃周淋巴结有转移,腹主动脉旁无明显肿大淋巴结,后转开腹手术。
术后病理:(全胃)中度慢性浅表-萎缩性炎伴溃疡形成,肌壁内见粘液湖形成,结合病史考虑化疗后改变,未见癌残留,两切端未见癌累及,淋巴结未见癌转移(0/17),另见少量食管粘膜慢性炎伴鳞状上皮增生,肌壁内见粘液湖,考虑化疗后改变,未见癌残留。
肿瘤退缩分级(TRG):0级(完全退缩)
胃癌MDT讨论与治疗
诊断:胃底贲门癌新辅助化疗后,TRG分级0级
建议:单药替吉奥口服化疗,联合日达仙(胸腺法新)提高术后化疗期间免疫功能。
术后十六个月复查胃镜(-11-12):吻合口粘膜光滑,无明显充血、水肿,无结节、溃疡等表现,所见肠段通畅。
患者现恢复良好,进食量可,术后体重较术前增加5kg左右,体重维持在65kg左右;复查CT、胃镜及肿瘤指标未见明显复发转移迹象。
患者术后长期使用胸腺法新提高免疫功能。
本病例讨论点:
1
关于胃食管结合部癌手术:
食道应该切多少?淋巴结应该清扫到哪一站?
2
关于胃食管结合部癌手术术前放化疗:
胃食管结合部癌手术术前放化疗的效果?
3
关于术前新辅助放化疗和转化治疗:
术前新辅助放化疗和转化治疗的入选标准?
在李子禹教授的带领下,医院朱新国教授,医院放疗李永恒教授等均发表了自己的宝贵意见。
专家观点如下
壹
肿瘤切下来后先检查切缘,肿瘤距正常切缘应至少2cm,如果术中不确定,做快速切片,阴性再做下一步吻合;一般情况下在做胃底肿瘤和全胃切除的时候,要清扫下胸部食管旁淋巴结和下纵隔淋巴结,打开1-2cm膈肌,做淋巴结清扫。
贰
对于胃食管结合部肿瘤的治疗,CSCO指南一级推荐术前放化疗和三药联合化疗,术前放化疗的PCR在15%左右,三药联合化疗在12%-15%左右。在临床上,考虑到手术的难度和手术的并发症,三药联合化疗的可操作性更强。但从相关文献报道和我院的数据来看,术前放化疗的效果还是不错的,同时联合免疫治疗效果会更好,但还需要更多的研究。
叁
新辅助治疗和转化治疗是不同的,一般来说我们认为对于T3a-T4a、淋巴结阳性的肿瘤可以新辅助治疗,而对于T4b做不了手术的肿瘤,倾向于转化治疗。但根据医生水平的不同,两种治疗其实是有交叉的。
医院
病例二胃癌伴穿孔ⅢC期一例
第二个病例医院陶锋教授团队的李洪海主治医师分享的一例因“发热4天”入院就诊的58岁男性患者。具体诊疗过程如下:
诊疗过程
入院检查
查体:颈软,颈部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无明显贫血貌。心肺听诊无殊。腹软,左上腹部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双侧肾区无叩痛,双侧下肢无明显水肿。
既往*疸肝炎病史,具体不详。
血常规:WBC:12.4*10^9/L,NE1.9%,CRP:95.21mg/L;
乙肝三系:HBsAb18.3mlU/mlHBcAb5.03PEIU/ml
PS评分:1分
BMI:1.5㎡
甲胎蛋白AFP.95ng/ml,糖类抗原CA185.04U/ml
消化道造影:胃体上部大弯侧后壁溃疡型胃癌。
胃镜:胃体大弯上后壁可见一巨大溃疡,底面覆污秽白苔,周边堤状隆起。
病理提示:(胃体)腺癌。C-erbB-2未做。
诊断
胃癌伴穿孔cT4bN2+M0IIIC期腹腔脓肿
治疗经过
化疗:mFolFox6(奥沙利铂mgd1+CF0.3d1+替加氟1.0d1+替加氟3.6微泵46h)
营养支持:静脉以及肠内营养支持
第二次入院治疗:甲胎蛋白AFP88.13ng/ml,糖类抗原CA1540.38U/ml;
mFolFox6(奥沙利铂mgd1+CF0.3d1+替加氟1.0d1+替加氟3.6微泵46h)。
第三次入院治疗:甲胎蛋白AFP63.46ng/ml,糖类抗原CA1069.74U/ml;
化疗:XELOX(奥沙利铂mgd1+卡培他滨1.5gBIDd1-d14)。
第四次入院治疗:甲胎蛋白AFP76.86ng/ml,糖类抗原CA1573.79U/ml;
疗效评价:SD
化疗:PS方案(紫杉醇mgd1+替吉奥60mgBIDd1-d14)
第五次入院治疗:甲胎蛋白AFP67.21ng/ml,糖类抗原CA1576.05U/ml;
-02-20胃癌扩大根治术(全胃切除+D2淋巴结清扫+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脾脏切除+胰体尾切除术)
术后诊断:胃体中低分化腺癌pT4bN3M0IIIC期
术后再次入院:甲胎蛋白AFP11.56ng/ml,糖类抗原CA46.46U/ml;
化疗:(紫杉醇mgd1+替吉奥60mgBIDd1-d14)4cycle
化疗结束时间:-06-21
第11次入院(.03.05)甲胎蛋白AFP19.75ng/ml,铁蛋白SF9.22ng/ml。
腹部CT:胃癌术后改变,盆腔少量积液,腹主动脉旁及肠系膜间多发小淋巴结。右肝膈顶动脉期异常强化灶,建议MRI检查。
上腹部增强MRI:未见明显复发以及转移灶。
治疗:门诊替吉奥60mgbidd1-d14口服2cycle。
第12次入院(.05.16)甲胎蛋白AFP30.36ng/ml,铁蛋白SF11.82ng/ml。
腹部CT:胃癌扩大根治术后改变。脾脏术后。后腹壁结节灶,转移待排,请结合临床,建议穿刺检查。肝右叶动脉期小片状强化灶,异常灌注可能,建议必要时MR检查。
超声:探及左侧肋骨下方见大小约20*15mm低回声区,CDFI显示少许血流信号。
目前诊断:腹壁转移?胃癌扩大根治术后
化疗:(伊立替康mgd1+阿帕替尼mgQD)3cycle
-06-16甲胎蛋白AFP26.33ng/ml
腹部CT:胃癌扩大根治术后改变。脾脏术后切除未见。后腹壁结节灶,对比前片明显缩小。肝右叶动脉期小片状强化灶,异常灌注考虑。
患者伊立替康反应较大,无法继续耐受!
治疗决策:阿帕替尼单药mg维持
第15次入院(.06)甲胎蛋白AFP77.97ng/ml,癌胚抗原CEA6.4ng/ml。
胸部CT提示:前上纵隔强化小结节,较前片为新增。
上腹部MRI提示:食管胸下段前方间隙淋巴结转移(20*18mm)可能。
化疗:SOX(奥沙利铂mgd1+替吉奥60mgbid+阿帕替尼mgQD)2cycle
再次入院(.08)
疗效评价:PD
化疗:伊立替康mgd1+雷替曲塞4mg+阿帕替尼mgQD1cycle
化疗反应大:胃肠道反应
再次入院(.09)
腹部CT(.09):胃癌术后改变,左肝前间隙及其周围胸壁不规则肿块,提示转移性病变,对比-08-17有增大。
化疗:紫杉醇mgd1+替吉奥60mgbid+阿帕替尼mgQD3cycle
患者行局部放疗治疗(放射性肠炎)
入院治疗(.05)
本次因“胃癌术后3年半,左肋弓疼痛1周”入院。
腹部CT(.05):胃癌术后改变,左上腹壁转移灶,对比.12.09检查病灶有增大。
胸部CT(.05):左侧第6肋骨周围软组织肿块,考虑腹壁转移瘤。
穿刺病理:(左侧胸壁穿刺活检标本)转移/浸润性腺癌,C-erbB-2(++)。
全身PET-CT(.05):左侧前上腹壁不规则肿块伴FDG代谢明显增高,考虑转移瘤;肿块跨越腹腔内-外,左侧第7肋软骨受侵犯;肿块上缘与心包分界不清,考虑侵犯心包可能;左前胸壁/左侧心膈角区/左侧腋下多发结节伴FDG摄取增高,考虑多发转移瘤;右侧第6肋骨前端斑片状致密影伴FDG代谢增高,考虑骨转移。
专家观点如下
壹
对于该病例,如果说要进行转化治疗,治疗前最好能做个PET-CT,对于病人的评估会更加准确,判断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是否转移。
贰
对于胃癌出血或胃癌伴有不全梗阻的病人,只要不是凶险的急性大出血,一部分病人可以在内科治疗的基础上行术前化疗,对于梗阻病人在肠内营养的情况下化疗。
叁
胃癌的转化治疗日本做的最多,他们将转化治疗分成四个亚型,不同亚型治疗效果不同。其中分类依据包括有无腹膜转移、有无远处转移、有无穿孔、还有AFP的几个指标。对于该病例,我建议除先做PET-CT排除远处转移外,还可以做一个腹腔镜判断有没有腹腔转移(因为该患者具有穿孔),因为有无腹膜转移也是转化是否成功的关键所在。
肆
因为是穿孔病例,术中行一个热灌注是否会减少这种多处、多次复发?
伍
该病例的放疗其实可以提前一点,有单发转移灶的时候,可以先做一个局部治疗,如射频消融,对患者的无复发生存率或无进展生存率还是有帮助的。另外,对于EB病*,PD-L1,CPS,MSI,TMB这些检测,一旦患者到晚期,应该更加重视。
医院
“胃”来可期参会会场
本次“e连线”“胃”来可期线上MDT会议为大家带来了一个专题报告和两个个非常精彩的病例,通过讨论解决了临床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明确了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促进各中心对胃肠肿瘤领域疑难病例的交流,为未来治疗方向提供选择。相信此次MDT会议给线上线下的各位医生带来颇多获益。
各位希望观看MDT直播的朋友们,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