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单位/医院健康管理中心患者男,72岁,健康体检,既往有前列腺增生病史。经腹前列腺彩超膀胱后方可见一大小约77mmx61mm无回声区(图1),边界清晰,于膀胱后壁可见一长约6mm连续中断,其内可见一大小约27mmx11mm强回声团,随体位改变而移动(图2)。嘱患者排尿后测得膀胱大小约84mmx88mmx45mm,残余尿量约mL,憩室大小约92mmx64mm。前列腺形态略饱满,大小约44mmx36mmx41mm,实质回声分布欠均匀,其内可见强回声斑。CDFI:未见未见明显血流信号。彩超提示前列腺增生伴钙化斑,膀胱憩室并结石形成,膀胱残余尿量约mL。尿检提示亚硝酸盐,偏高,阳性(+),潜血3+,红细胞.00个/μL,包细胞67.00个/μL。图1膀胱憩室声像图图2膀胱憩室内结石形成视频1膀胱憩室颈可见彩色血流多普勒显示进出憩室信号讨论膀胱憩室为膀胱壁局部向外突出而形成一个有狭小颈部的囊袋[1]。男性多于女性,膀胱憩室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先天性较少见,多为单发,以输尿管口附近多见。憩室一般不大,其壁与正常膀胱壁连续,结构为黏膜和发育不良的肌层。后天性多为下尿路长期梗阻,膀胱内压增高,致使膀胱壁局部外突形成憩室。憩室颈口宽窄不等,常发生于膀胱后方及两侧,不发生于膀胱三角区,憩室壁由黏膜和黏膜下层组成,缺乏肌层,憩室大小不一,有的可大于膀胱,憩室可合并感染、结石及肿瘤的发生。膀胱憩室在临床上并不少见,临床症状以二段性排尿为特征性表现,当无相关合并症时可无特殊不适。当合并有梗阻、尿潴留、感染、结石、破裂及憩室癌时可出现排尿困难、下腹部胀痛、血尿、尿频、尿急、尿路感染等症状[2]。发生于憩室的肿瘤容易侵犯膀胱周围的脂肪,因此比发生于膀胱壁的肿瘤预后差。膀胱憩室超声表现膀胱后方及侧方见膀胱壁外有一个或数个圆形、椭圆形或扇形无回声区,壁薄而光滑,内液区清晰,颇似囊肿。憩室与膀胱相通,可显示憩室口,较大憩室口易发现,较小憩室口须多切面仔细寻找,若未发现憩室口,则应在分次排尿后检查,可发现憩室腔缩小。憩室继发结石则显示其内强回声团伴有声影,若继发感染则内有点状、絮状回声或因沉淀而显示分界平面,若继发肿瘤则内有与憩室壁相连的实性肿块回声,不随体位改变而移动[3]。膀胱憩室具有特征性声像图表现。膀胱憩室需要与膀胱周围囊性肿块,输尿管囊肿,重复膀胱等相鉴别。膀胱周围囊性肿块不与膀胱相通,其大小不随膀胱充盈程度而改变。输尿管囊肿发生在膀胱内一侧输尿管口,向膀胱腔内突出,囊肿有节律性膨大和缩小的特点,容易鉴别。重复膀胱临床少见,膀胱内有分隔或有两个完整的膀胱,都具有完整的肌层和黏膜层,互不相通。临床上膀胱憩室的检查方法有多种,如膀胱镜、膀胱造影,彩超,CT,MRI等。其中彩超是目前临床诊断膀胱憩室的首选影像学方法,具有方法简单,无创伤,可在排尿前后多次重复进行,诊断符合率高,并且彩超能明确膀胱憩室的数目,大小及排空程度,并可判断有无憩室合并结石、感染及肿瘤等情况。但若憩室体积较大引起膀胱扭转时或合并出现其他组织来源的囊性包块时,此时超声诊断及鉴别存在难度,必要时结合其他检查,可减少误诊。本病例于经腹检查前列腺时,偶然发现盆腔有「两个膀胱」回声,仔细观察后发现膀胱憩室的超声特征性表现「憩室口」存在,打开血流取样框后探头适度用力可见过壁样血流多普勒显示,可增加超声诊断证据。这种显示过壁样「血流」在憩室口较小或者隐蔽型的患者中协助诊断的价值显得尤为突出。患者排尿后膀胱内压力有所减轻,可测量前列腺大小,但同时探头用力可导致再次测量的憩室体积增大,所以测量时的状态在描述中需注明。膀胱憩室的治疗主要是解除下尿路梗阻、控制感染。如需手术治疗时需注意憩室发生部位及相关合并症的严重程度,充分进行术前评估,选择最佳治疗方案。参考文献:[1]钱蕴秋,超声诊断学[M].西安:第四*医大学出版社,:.[2]杨云仙,洪柳.膀胱憩室误诊为淋巴管囊肿的超声分析1例[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13(3):.[3]郭万学,超声医学[M].北京:人民*医出版社,:.
策划/苏姗
投稿邮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