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的發生
有太多的原因
胃癌是源自胃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占全部恶性肿瘤的第3位,占消化道恶性肿瘤的首位,占胃恶性肿瘤的95%。可见胃癌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种常见病。
症状体征
早期胃癌多无症状或仅有轻微症状。当临床症状明显时,病变已属晚期。因此,要十分警惕胃癌的早期症状,以免延误诊治。
1.早期表现上腹不适是胃癌中最常见的初发症状,约80%患者有此表现,与消化不良相似,如发生腹痛,一般都较轻,且无规律性,进食后不能缓解。这些症状往往不被患者所重视,就医时也易被误认为胃炎或溃疡病。故中年患者如有下列情况,应给予进一步检查,以免漏诊:
①既往无胃病史,但近期出现原因不明的上腹不适或疼痛,经治疗无效;
②既往有胃溃疡病史,近期上腹痛的规律性改变,且程度日趋加重。如症状有所缓解,但短期内又有发作者,也应考虑胃癌的可能性,及时作进一步检查。
将近50%的胃癌患者都有明显食欲减退或食欲不振的症状,部分患者是因进食过多会引起腹胀或腹痛而自行限制进食的。原因不明的厌食和消瘦,很可能就是早期胃癌的初步症状,需要引起重视。早期胃癌患者一般无明显的阳性体征,大多数患者除全身情况较弱外,仅在上腹部出现深压痛。
2.晚期表现当胃癌发展扩大,尤其在浸润穿透浆膜而侵犯胰腺时,可出现持续性剧烈疼痛,并向腰背部放射。癌肿*素的吸收,可使患者日益消瘦、乏力、贫血,最后表现为恶病质。癌肿长大后,可出现梗阻症状,贲门或胃底癌可引起下咽困难,胃窦癌引起幽门梗阻症状,腹部还可扪及肿块。癌肿表面形成溃疡时,则出现呕血和黑便。至于转移灶如直肠前触及肿块、脐部肿块、锁骨上淋巴结肿大和腹水的出现,更是晚期胃癌的证据。
疾病诊断
1.胃溃疡胃溃疡和溃疡型胃癌常易混淆,应精心鉴别,以免延误治疗。
2.胃结核胃结核多见于年轻病人,病程较长,常伴有肺结核和颈淋巴结核。胃幽门部结核多继发于幽门周围淋巴结核,X线钡餐检查显示幽门部不规则充盈缺损。十二指肠也常被累及,而且范围较广,并可见十二指肠变形。纤维胃镜检查时可见多发性匍行性溃疡,底部色暗,溃疡周围有灰色结节,应取活检确诊。
3.胰腺癌胰腺癌早期症状为持续性上腹部隐痛或不适,病程进展较快,晚期腹痛较剧,自症状发生至就诊时间一般平均为3~4个月。食欲减低和消瘦明显,全身情况短期内即可恶化。而胃肠道出血的症状则较少见。
4.胃恶性淋巴瘤胃癌与胃恶性淋巴瘤鉴别很困难,但鉴别诊断有一定的重要性。因胃恶性淋巴瘤的预后较胃癌好,所以更应积极争取手术切除。胃恶性淋巴瘤发病的平均年龄较胃癌早些,病程较长而全身情况较好,肿瘤的平均体积一般比胃癌大,幽门梗阻和贫血现象都比较少见,结合X线、胃镜及脱落细胞检查可以帮助区别。但最后常需病理确诊。
5.胃息肉与隆起型胃癌有相似之处,但其病程长,发展缓慢、表面光滑、多有蒂或亚蒂,X线检查及胃镜检查容易区别,但须注意息肉癌变之可能,应通过组织活检判断。
6.胃皱襞巨肥症可能与浸润性胃癌混淆,但其胃壁柔软。可以扩展,在X线或胃镜检查下,肥厚的皱襞当胃腔充盈时可摊平或变薄。
根除幽门螺杆菌可抑制胃癌罹患风险
台湾和美国的研究人员声明,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降低胃癌发病风险。
吴明贤(音译)博士通过电子邮件告诉路透社,“综合不同人群和临床情况的现有证据,我们的荟萃分析表明,根除幽门螺杆菌可降低所有高危人群罹患胃癌的风险。”
此研究于年1月30日在线发表在Gastroenterology上。医院的吴博士及其同事们指出,他们在涉及48,多例患者的24项研究数据中分析得出了这个结论。其中的14项研究包括胃癌的一级预防,其余研究包括三级预防。
对超过,人的年随访中有例癌症事件发生。调整基线胃癌发病率后,根除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可显着降低胃癌的发病率(相对发病率指数,0.53)。
同样地,对于无症状感染患者根除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也有明显的效果(IRR,0.62),对于行内镜下切除术的胃癌患者效果也明显(IRR,0.46)。
这种获益会随着年龄增加适当增加,这可能与年龄以及基线期胃癌发病率相关。
然而,幽门螺杆菌根除的获益性在研究设计、性别以及随访周期中没有显着差异。
他们推测,根除幽门螺杆菌可引起胃黏膜炎症好转,阻止胃粘膜损害进展,防止进一步幽门螺杆菌诱导的DNA损伤,改善胃酸分泌,肠道菌群恢复正常。
根治幽门螺旋杆菌不能预防胃癌
一项新研究表明,治疗幽门螺杆菌可能不会预防以粘膜肠上皮化生(IM)为背景粘膜的异时胃癌。
作者研究发现,幽门螺杆菌根除在致癌作用相关分子改变上没有明显变化。
罗格斯大学的KironM.Das博士及其同事们首次阐明IM患者的致癌作用的分子标记。
这项横断面研究包括例接受了内镜下胃肿瘤切除术患者,以及22例慢性胃炎的对照组患者。
他们评估了MSI(微卫星不稳定),hMLH1、CDKN2A和APC基因的甲基化状态,并使用单克隆抗体(mAb)Das-1评估免疫反应性。
与对照组相比,MSI和mAbDas-1反应性在幽门螺杆菌阳性和阴性组均明显增高,提示MSI和mAbDas-1反应性与胃肿瘤形成相关(MSI比值比为5.06;mAbDas-1反应性比值比为2.51)。
然后,研究人员记录了参与了一项幽门螺杆菌治疗的随机试验的19例幽门螺杆菌根除患者和17例未根除患者一年的分子标记的表征变化。
这项研究于年12月15日在线发表在BritishJournalofCancer上,幽门螺旋杆菌根除没有明显扭转任何分子的改变,包括MSI、主要终点、其他甲基化状态、mAbDas-1反应、次要终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